大家都知道,我们的工作都是跟,失恋、离婚、婚外情、家庭、幸福以及一切跟感情相关的因素有关的。那么在开始之前,我想知道大家对婚恋心理咨询的老师是怎么样去理解的?换句话说就是,你认为什么才是婚恋心理咨询?心理学是一门内容广泛的学科,婚恋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顾名思义,是跟婚姻和恋爱有关的学科。心理学,一般可分为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今天我们着重讲的是婚恋心理咨询流程。
那么心理咨询师的工作主要是做什么呢?他与咨询者之间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咨询的流程又是怎么样呢?不要着急,下面我将一步步的为大家讲解这些问题。
从总体上来说,婚恋心理咨询的任务是帮助正常人群在生活中化解各类婚姻情感问题,能够及时的为您出谋划策帮助您挽回爱情,认识恋爱到问题发生的根源,纠正不合理的认知模式和非逻辑思维,学会调整自己错误的思维、相处方式及行为模式等等。
很多人对心理咨询师的理解或者定义常常会使他们对我们的工作内容或者我们的职责产生了一些误解。
很多人会觉得咨询师是高高在上的,对咨询师怀着一种崇敬之意,在这种心理下,有些人会刻意的去隐藏自己的缺点,极力的想把自己好的一面呈现给咨询师,以博取咨询师的好感和帮助;还有一些人会夸大了心理咨询师的定义,认为咨询师是万能的,具有某种神秘的力量,甚至有些学员还会问我有没有什么瞬间转移法,可以把痛苦全部转移;有的学员对咨询师过分的依赖,而忽略了自己的改变和坚持,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到了咨询师的身上。当然这些情况我们能理解,但是这些想法可以说都是不对的。我希望大家可以把最真实的想法或者最真实的情况告诉咨询师,不要去刻意隐藏某些东西,因为只有透彻的了解当事人的心理、情感、认知能力等,才能正确的给咨询者提供方向;当然咨询师也不是万能的,我们的工作是帮助情感上有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方向意见和指导,我们并不是孙悟空,也没有什么超能力。大家可以这么去理解,就像生病了我们需要去看医生,不同的病痛,有不同的诊室,而我们的诊室就是婚恋方面的。好比你的婚姻或者你的感情出现了问题,我们通过咨询的方式,帮你去更加正确的分析出你们彼此的问题,彼此是什么样的性格,适合什么样的相处模式,彼此是否合适在一起永远的生活等。那关于恋人之间有没有合不合适这一说法,有些朋友会不以为然,认为他爱我,就会包容我,为我改变;但是我想告诉大家,在感情里确实是有适不适合这一说法的,有些东西可以去改变,但是有些东西是改变不了的,关于这一点,我将在下面的课程中为大家详细讲解,好了,言归正传,我们还是继续刚才的问题。关于第三点,我想也是最普遍的一点,很多人会觉得我咨询了老师,那就万无一失了,我只要每天按时咨询,我想等的那个人,就自然会回到我的身边,这样的想法显然也是错误的。
在这里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的工作流程。客户找到我们的时候,我们的客服会让大家先自己的基本情况(包括,彼此的年龄,职业,感情状况,分手原因,以及求助目的等)告诉我们,咨询师会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结合客户的基本情况,做一个初步的判断,那在接下来的咨询中,咨询师会有针对性的去跟客户了解信息,然后根据目前的情况、彼此的性格、情感认识能力、情感表达方式等,给客户提供方向。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要求客户尽可能多的去提供一些彼此相处时的情况,来深入的了解双方的根本问题,以便从根源上去解决彼此的问题,更好的去帮助当事人。
为了方便大家的理解下面我将给例举一个案例来说明。
案例一
一位女大学生自述近来饮食不香,坐立不安,睡眠不足。通过询问,方知是与男友在快订婚的时候,男友突然消失不见,联系不上了。那么为什么会联系不上呢?当事人和他男友时间到底发生过什么。当事人自述,在订婚前几晚,因为自己和自己的几个闺蜜出去玩彼此大吵了一架,结果男方就摔门而出,闹起了失踪。听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个男朋友太小气了,就是吃个饭去玩一下嘛,有什么呀,太小心眼了。如果咨询师只是停留在这个阶段而不去深入细致的了解背后的原因,那可能会给当事人错误的方向,以及给了当时人错误的心理误区。
很多咨询者找到我们,都是因为在感情上受到很大的伤害,有些咨询者对自己不够了解,在伤痛的作用下,也不能理智的去分析问题,所以他们会把责任都推到对方的身上,认为对方不该这样去对自己。自己想不通为什么会这么严重。殊不知,可能在无形之中你已经触碰了对方的底线。对于这种情况咨询师要懂得去分辨,及时了解当事人的性格,以及当事人的心理,做出正确的判断。
后咨询师,经过详细的了解和分析,得出了结论。男方是一个内向、自尊心很强、不怎么会表达自己,也不怎么会沟通的男生。而女生的性格却刚好与男生相反,大大咧咧的,不拘小节。男女双方感情一直不错,男方一直细心的照顾女方,女方也看在眼里。但是由于两个人性格的不同,生活上面也慢慢出现了磕碰,女方的生活圈子比较丰富,也有很多的异性朋友。而男方却很介意她跟异性朋友走的太近,也提醒过很多次,但是女生不以为然。在订婚前那晚,女生谎说自己晚上跟闺蜜去玩,但是却被男方知道和一大群男男女女的KTV唱歌喝的烂醉。男方接受不了,也不知道该怎么去沟通,一怒之下,选择了逃避。
由此可见,去唱歌仅仅是一个矛盾激化的导火索。选择逃避恰恰是害怕失去女生却不知道怎么做,同时也是男方的不自信、内心不够信任的转化。然而女大学生自己并不清楚这中间相互联系的发展过程。
咨询师通过富有技巧性的沟通、分析、询问,层层探讨,澄清了事实,使求助者得以领悟,并为最终解决问题创造了条件。
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咨询者的情感认知能力是很关键的,有什么样的情感认知,直接决定了咨询者对待感情的态度和行为。例如很多人会觉得,我对她这么好,她就必须也要这样去对待我;或者他就应该和我在一起,和别人在一起,她肯定会受到伤害的。还有人会认为,感情就是平平淡淡的啊,为什么非要我给她买花呢,为什么非要浪漫呢?我爱他,我就愿意为他放弃我的一切,我的生活和朋友,甚至为了男方放弃自己的工作,害怕对方知道自己比他优秀,甚至隐藏自己的光芒,去对对方好,但是最后换来的,却是对方无情的离开等等。这些都是因为自己对感情没有一个健康的认知没有一个正确的爱情观引起的。
案例二:
下面我们来具体谈一谈你和你丈夫的关系。
求助者:我对他很好,给他做饭,洗衣服,使他高兴,总之我尽到了一个做妻子的责任和义务。可是他呢?他总是不耐烦、甚至不理我,我真是伤透了心。
你是说你的丈夫必须爱你,像你爱他一样爱你?
求助者:对,他必须这样,这是他应该做的。
你为什么会觉得他就应该这么做呢?
求助者:因为他是我的丈夫,他不应该爱我吗?这是做丈夫最基本的。
为什么因为他是你丈夫,他就必须爱你?
求助者:这¨¨你好像在为他辩护,难道他这样对我就有理吗?
这不是辩护,也不是有理没理的问题。你可以希望他爱你,实际上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希望,但是你无法要求他必须爱你,因为这太难做了,事实也证实了这一点。看,问题恰恰在这里,因为你有了这种必须的要求,而她又难以实现,所以你才像现在这样。
求助者:是的,如果我没有这种要求,我也许不会像现在这样。但是,我还是难以放弃。
那是因为你习惯了这种想法。其实,每个人的感情都可能会变,你固然可以要求自己始终如一,但你无法保证别人也像你一样一成不变。
求助者:的确无法保证,感情这东西真是变幻莫测。
我们再假设一种情境,有一个男人爱上了你,对你非常好,但你却不爱他——这非常有可能发生,对不对?
求助者:是的,实际上我在大学时就遇到过这种情况。
你是怎么做的?是不是也像他对你那样?
求助者:没有,我最终离开了他。
为什么呢?
求助者:因为¨¨因为没有什么理由要求我必须爱他,我也做不到这一点。
你看,这件事情和你与你丈夫的问题虽然具体情况不同,但本质一样,我们可能无法做到别人要求我们必须做到的事情,那么我们也就无权要求别人必须为我们自己做到什么。
求助者:¨¨
有一个关于人际交往的“黄金规则”,就是“像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那样去对待别人”。你刚才对你丈夫的那种观念符合这个规则吗?
求助者;好像不是一回事。
其实你把这个规则用反了,我们将这类想法成为“反黄金规则”:我如何对待别人,别人也应如何对待我。这是对他人的一种不合理的信念,也是感情上一种错误的认知,是一种绝对化的要求,因为我们无法要求别人必须为我们做什么。如果总这样想,你就会越想越恼火。
求助者:确实是这样,看样子,我确实不应该有这样的想法¨¨
看,你的不合理信念又来了,刚才那个是对别人,这个却是对你自己的。谁说你不该有这样的想法?类似的想法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但是我们要学会把对自己或别人“必须”、“应该”做到的事情换成“希望”或“想要”。这样,当我们不希望或不想要的事情发生时,我们的情绪就会仅仅是一种失望,而不是过分强烈地怨恨自己或他人¨¨
通过上面的对话,可以清楚的看到,求助者的这种想法源于她对感情的错误认知。也可以清楚地看到咨询师是如何与求助者的不合理认知“我对别人怎么样,别人也应该对我怎么样”进行辩论的。咨询师不仅通过各种质疑性的提问,也通过列举假想的情境来使求助者认识到这一认知的不合理性,并引导她对自己的问题加以主动思考。可以看出,咨询师在使求助者放弃这一信念的同时,也在教会她如何用新的、合理的信念来代替。也就是说,咨询师不仅是一个辩论者,也是一个正确信息的提供者。
上述案例中,求助者的情况很值得同情,但是咨询师并没有因此而站在求助者的立场,回避与她的辩论。虽然求助者指出“你好象在替他辩护”,但咨询师并没有因此放弃自己辩论者的角色。可以看出,咨询师并没有表现出对求助者过多的共情,也没有鼓励求助者宣泄自己的情绪。他一直处于现实、客观的位置,并引导求助者也从这一角度来思考她的问题。
如您有任何婚恋心理咨询的可以来了解下,我们是专业的婚恋心理咨询公司,有很多的挽回爱情的成功经验、如何化解婚姻情感危机值得你学习。
感谢婚恋心理咨询师简爱提供的文稿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扫一扫,有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