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以女权与阶级为主题的女权主义入门指南。以从未接触过女权主义理论的读者为目标受众。
也许,女权主义是一个离你生活很遥远的词,或者你只知道网上对田园女权的谩骂,这个主题也让人陌生。我们不妨从生活体验说起。
如果你是女生,也许遇到过这样的困惑:
我喜欢理科,为什么老师说女生不合适?
对男性感到恐惧,是我过激了吗?
怎么看待职场对孕期女性的歧视?
生育和哺乳只是女性个人的责任吗?
被性骚扰的受害者是因为自己不检点吗?
所有人都劝我早点结婚生子,还有其他出路吗?
不能穿暴露的衣服、不能太晚出门是为女生着想吗?
如果你是男生,也许不免有过这样的不解:
我喜欢文科,为什么父母说男生不应该学文科?
我性格柔弱但品行正直,为什么同学要嘲笑我“娘里娘气?”
我和女朋友家境差不多,为什么她父母不但要求天价彩礼,还说我没房没车就不能结婚?
欢迎带着问题开始阅读,希望阅读结束后,能帮助你解答这些疑惑。”
作者丨Carp、赤月、SamanthaGroves、。。。、涯客
编辑丨李岸薪
女权主义是煽动男女对立吗?——性别作为矛盾00年9月14日,一位叫做拉姆的女性在家中直播时,遭前夫纵火焚烧,最终抢救无效于9月30日身亡。在被烧伤之前,她遭到丈夫无数次家暴。拉姆尝试了所有的办法,多次报警甚至离婚,却依然没能逃出施暴者的魔爪。这样的恶性案件远远不是个例。00年6月15日,在四川内江市东兴区民政局办理离婚手续时,丈夫唐某持刀将妻子李某杀伤,经抢救无效后死亡。7月5日,浙江杭州来女士失踪案告破。丈夫利某因家庭生活矛盾对受害人产生不满,于7月5日凌晨将其杀害并分尸扔至化粪池内。8月4日晚,江苏17岁女孩被一名男子当街割喉……这并不是媒体有意的炒作。近年来,针对女性的伤害事件剧增,揭示了性别矛盾的尖锐和女性生存状况的恶化。结合社会调查数据,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性别暴力的普遍程度。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发布的《中国性别暴力和男性气质研究定量调查报告》显示,在对某县名女性和名男性的问卷调查中,伴侣间暴力行为普遍发生。39%的女性曾经遭受过男性伴侣的肢体或性暴力。38%的女性曾经历过精神暴力。非伴侣暴力同样严重,7%的受访女性遭受过非伴侣强暴,8%的男性受访者实施过非伴侣强暴。”只有性别暴力么?在更广泛的社会生活领域,我们同样能够看到这种矛盾的存在。在北京-可持续目标5促进组发布的《00年中国女性状况网络调查初步报告》中,受访女性对自身生存现状表达了普遍的不安与不满。然而,不同于社会调查呈现出的女性对性别不平等的强烈共鸣,一种常见的男性言论是:“男女已经实现了广泛的平等,性别矛盾完全是被人煽动扩大化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1、认知差异。在性别问题中,男女性在很多问题中存在着明显的认知差异。我们援引数据进行说明:“男性和女性对问卷中31条问题的平均群体认知差高达0%。其中,“同工同酬”问题的性别认知差距最大,群体认知差达到34%。有超过三分之一的男性认为已实现工资平等。其它存在群体认知差别明显的问题有:女方挣得多是否会引起男方的心理不平衡(31.5%),女性是否能平等获得经济资源(31%),女性关于性行为的选择能否得到足够尊重(30%),女性是否有和男性同样多的闲暇时间(8.54%),女性是否独自承担避孕的主要责任(7.09%)。”以“同工同酬”为例,法律对同工同酬的明确规定,让许多男性确信男女在工作领域已经实现了平等,却很难注意到女性在求职和工作中实际面对的性别歧视和骚扰问题。在如此大的认知差异下,这些男性并不能真实地认识到女性面临的问题。、社会环境。不友好的社会舆论环境使得女性倾向于隐藏自身受到的伤害。《中国性别暴力和男性气质研究定量调查报告》显示:“遭受伴侣暴力的女性往往不告诉任何人这一经历,在本调查中,许多人是第一次说出受害经历。在遭受了伴侣暴力且寻求帮助的女性中,35%的人告诉了家庭成员。然而,只有5%得到了来自家庭的完全支持,45%的人被责备,或被要求保持沉默。在遭受伴侣暴力的女性中,只有10%告诉了医疗人员,7%的人报了警。”“在经历了强暴的女性中,只有15%的人告诉了家人。”在社会和家庭的消极对待中,性别矛盾被掩盖起来,加重了对女性的伤害。我们思考的第一步,是认识到性别矛盾广泛存在,反对“煽动性别对立”的论述。面对性别矛盾,我们来看看女权主义运动进行了怎样的斗争与思考。女权主义是什么?简史与基本概念女权主义(Feminism)又称女性主义,是指为了结束性别主义、性剥削、性歧视和性压迫,促进性别平等而创立和发起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女权主义是一种旨在解放所有女性而进行斗争的政治理论与实践,包括工人阶级女性、贫穷女性、有色人种女性、残疾女性、性少数、老年女性……女权主义理论的目的是揭示性别不平等的本质,着眼于对性政治、权力关系与性意识的批判。女权主义政治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