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航康复托管中心
-03-28
临床表现与特征影响病残儿童心理适应的因素自身因素:年龄因素、生理因素、人格因素、康复治疗
家庭因素:家长对病残儿童的教育不知所措,缺乏塑造培养知识,使患儿缺少关心,没有良好的成长环境,不能接受全面的治疗
社会因素:社会针对残疾人的服务及设施远远不能满足残疾人的需要,残疾儿童不能得到应有的教育
学校因素:学习负担过重,教育方法不当,师生情感对立,同学关系紧张等,均不利于残疾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
问题及需要
病残儿童康复者心理健康需要
1、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0~14岁的残疾人口为万,占全国残疾人口4.66%。
2、儿童既是智力迅速发展和个性逐渐形成的时期,又是多种心理、行为障碍的好发阶段,病残儿童更容易出现各种不同的心理问题。
3、心理问题反过来又直接影响病残儿童身体的发育、智力的发展和适应能力的学习。
方法
一、病残儿童心理问题的早期干预: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健康教育
二、病残儿童心理问题的治疗
1、一般治疗方法
心理咨询及心理辅导:年龄较大认知能力较好的病残儿童
认知及行为治疗:(a)认知治疗:是一类以改变不良认知方式为基本手段的心理治疗方法
(b)行为治疗:是指利用学习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的理论使人的行为发生改变,解决人的不适应问题的方法。
(c)认知行为治疗:该技术认为个体对事件的理解是解释特殊情境及其感情与行为的关键。
家庭治疗:尤其适用于因家庭因素导致的儿童心理和行为问题,如强迫行为、攻击行为、社会退缩,可用于注意缺陷与多动症及孤独症等儿童的治疗
集体治疗:相对于个体治疗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等优点,不仅为病残儿童康复者提供了缓解压力的有效应对策略,对智力障碍、脑外伤及心理障碍儿童还可提供有效的社会技能训练,学会应对变化多端的现实挑战
2、特殊治疗方法
游戏治疗:(a)集中性游戏:也称结构式游戏治疗,具有指导性,针对不同心理问题主动地有目的地设计游戏方案
(b)非指导性游戏治疗:也称以儿童为中心游戏治疗,是以儿童为中心,无需设计游戏方案让儿童自己安排的游戏活动
(c)协作性游戏:通过相互建构形成儿童和治疗师共同合作关系
沙盘游戏:主要使用沙、沙盘及有关人物的缩微模型来进行心理治疗,是一种非语言心理疗法,在儿童脑瘫、儿童孤独症、儿童行为问题、边缘型人格障碍、残疾儿童等领域有积极作用
艺术治疗:用艺术作为一种方法和手段来治疗一些患者的躯体和心理疾病,有助于儿童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成长,也有助于维持他们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平衡
感觉统合训练:是人类对于自己身体于周围环境接触之后,产生的一些感觉通过“感觉系统”(视听嗅触味觉等)传输到脑部进行分析,产生领悟、学习或是命令运动系统做出反应,能改善儿童动作不协调、多动、情绪不稳定等问题,还可改善儿童的注意力、记忆力及推理能力等认知能力
三、病残儿童心理康复支持体系的建立
家长支持——亲子关系:面对一个患有严重疾病或者残疾的孩子,家长也需要一个心理接受和适应的过程,这种过程包括从休克、否认、悲伤和愤怒、适应到认知重建五个阶段。
社会支持:消除歧视,建立并完善残疾人保护法,建造有利于残疾儿童的无障碍设施,为残疾儿童提供接受教育的机会,提供职业技能的培训,提供就业机会,提供经济保障,提供医疗康复手段等
教育支持:一是加强特殊教育;二是结合病残儿童的实际情况,尽可能把病残儿童安置于正常的教学条件下接受教育,这有助于克服专业培训学校封闭式教育的缺陷。
整理:全球康复资讯
全球康复资讯全球康复咨讯是康复医疗平台的第一网络媒体。包含康复新闻,康复科技,康复科普,康复教育,康复调研,康复专题,康复交流,康复金融,最适合医护人群和患者阅读的资讯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