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间,层出不穷的青少年安全事故让家长们担心不已,不久前安徽两位少年在自己不懂游泳的情况下,依然去拯救溺水者,无疑是个中典型的案例,而这样的案子也并不少见。在全社会不断强调家长要重视青少年安全问题之余,却忽视了青少年对于自身安全的重视,甚至是对生命的珍视。本应该是学校义务和职责所在的生命安全教育和生存技能教育当今又有多少学校做到做好?当代青少年的生命教育该如何弥补?家长、社会又应该、能够做些什么?《教育面对面》邀请心理专家韩三奇和中小学数学报副总编辑邓兴军一起探讨。
图:中小学数学报副总编辑邓兴军(左)
心理专家韩三奇(右)
什么是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就是直面生命和人的生死问题的教育,它的目标在于使人们学会尊重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生命教育既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同时还是教育的最高追求。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教会青少年珍爱生命,更要启发青少年完整理解生命的意义,积极创造生命的价值;生命教育不仅只是告诉青少年自身生命,更要帮助青少年、尊重、热爱他人的生命;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惠泽人类的教育,还应该让青少年明白让生命的其它物种和谐地同在一片蓝天下;生命教育不仅只是关心今日生命之享用,还应该关怀明日生命之发展。
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要把握的原则:
生命最大的特征是生生不息,所以,在生命教育中我们首先要教导孩子们对生命要有敬畏感和孝顺长辈。这方面我们特别要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源。
人之生命另一个重要特征是人死不可复生,所以在生命教育中一定要提供给孩子们生命无价、珍爱自我及他人之生命的观念。
人生命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是社会性,所以在生命教育中必须着力培养孩子们的德性和生命的正确方向,以建构良好的人际和社会的关系,来获得人生的顺境与成功。
生命的进程必然是曲折起伏的,所以在生命教育中要培养孩子们承受各种挫折与失败的气度和能力。
生命的本性是求快乐与幸福,所以生命教育的核心应该是快乐与幸福教育。要让孩子们生活中有快乐,生命里有幸福,这样才能让他们重视生命的价值,以避免自杀及伤人。
生命教育既要发挥学校教育的积极引导作用,又要积极开发、利用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资源。在学校课程教学、综合实践活动等方面落实生命教育的同时,还要通过家长学校、社区活动等多种途径,积极引导家庭和社会培养青少年健康的生活习惯、与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技能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形成生命教育的合力。
国外是如何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的:
美国的生命教育起初是以死亡教育的形式出现的。死亡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形式,名为谈“死”,实则让孩子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念,以正确的态度保持生命、追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澳大利亚的生命教育强调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该国的生命教育中心和学校注重建立健全的共生伙伴关系,以及家校双方的互动沟通,同时借助流动教室的教学人员、多媒体科技和交互的教学协助,传达生命教育的意义。
在日本,“余裕教育”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余裕教育”倡导“热爱生命、选择坚强”,是针对日本青少年的脆弱心理和青少年自杀事件而提出的,目的是让青少年通过“余裕教育”认识到生命的美好和重要,使他们能面对并很好地承受挫折,更加热爱生命、珍惜生命。“余裕教育”者认为,热爱生命的主要内容之一,是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并热爱其他生命。为此,日本的学生经常被鼓励到牧场体验生活。
新西兰生命教育课程实施的原则是建立学生自我尊重,教导学生拒绝的技巧和认识健康生活的好处。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就学阶段,能认识人类身体的功能,学会与人交往与排泄不良情绪的技巧。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治疗白癜风医院哪个好北京哪里可以治疗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