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我们讲述的是一个市值40亿美元的公司的创始人从不适应公司的需要到匹配上公司需求的故事。少有人知道这故事。
2.赶集网一度待在死人堆里,费了很大的劲儿才爬出来,才能跟58同城5:5合并。
3.根据杨浩涌的经验,做出改变的顺序依次是: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找一个能跟你拍桌子吵架的人、深度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花很多时间找人帮你、得有胸怀接纳和信任他人。
4.人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转机也不会立刻出现。成长和改变需要漫长的时间去承受阵痛。
5.杨浩涌很幸运。我们见到过无数个待在死人堆里爬不出来的公司。
6.创始人不成长,公司就不会进步。分类信息这行业,有58同城、赶集网、百姓网三个玩家。姚劲波和杨浩涌一直在成长,王建硕没变化。最终的结局是,跟着前两个人,有实现财务自由的机会,跟着王建硕,没有。
7.这是一个行业的一个例子。从团购到出行,每个行业都在发生类似的情节。
文丨本刊记者和阳
编辑丨齐介仑
进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体育馆室内,杨浩涌才意识到,赶集网~年年会场馆太大了。这位创始人本以为赶集网员工会将场地填满。但那体育馆有个固定座位,而赶集网员工约为人,且士气低落。
那几年的赶集网堪称大起大落。年,该公司通过线下广告成功奇袭了老对手58同城。一时间,赶集网的流量、业绩、员工数、士气、业务线暴增。不想,年形势急转直下,赶集网流量一度落后于58同城50%甚至更多。互联网从业者都知道这有多致命。彼时,赶集网业务线处于收缩状态,公司营收增速大跌,员工数骤然下降,管理层持续震荡。
至少在外界舆论看来,赶集网正面临倒闭危机。有一段时间,58同城创始人姚劲波是真心看不上赶集网。
杨浩涌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一个CEO在公司年会上的规定动作就是激情澎湃。借助PPT,台上的杨浩涌打算跟员工们畅想下赶集网的未来,以激励团队斗志。
光柱打下来,该杨浩涌说话了。
但他的大脑一片空白。一两分钟内,杨浩涌一句话也没说出来。“我突然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杨向《创业家》记者回忆道,“我让自己讲一个很美好的未来,但我知道,过去这一年做得不好。一个万人级的场子里仅坐了差不多1千人。很多人离职了。团队跟着我受苦了。”
这位圆脸、喜穿运动服的CEO觉得,那天的灯光特别强,晃得他全场看不见人。
当然,杨最后还是照着PPT开讲了。年会节目照演、表彰照做,只是奖品巨少,年终奖微薄,赶集网还不管饭。此时的杨浩涌,给不了员工们所要的,无论是激情,还是年终奖。他自己也知道这一点。
接下来的几年间,姚劲波赴美上市,获得了腾讯的投资,数次公开唱衰赶集网,推出了服务业O2O平台“58到家”;杨浩涌则完成了一轮融资,与姚劲波打了几次嘴仗,推出了C2C二手车交易平台“赶集好车”等新业务。
若以公众评价论,姚劲波早已是确凿无疑的中巨头,而杨浩涌大概要低前者一头才对。直到年4月,姚劲波与杨浩涌携手宣布,两家公司以大约5:5换股的形式合并(去除58同城对外投资部分)。这意味着赶集网近年来完成了一次漂亮的V型反转,而且未被报道过。
事实上,三年来,杨浩涌及其团队确已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