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在校博士生人数已达到余万人,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博士学位授予国家?有研究指出博士生的心理健康常常被忽略且检出率较高!对此,各高校该如何制定心理指导建议呢?相关的影响机制是什么呢?如果你也感兴趣的话,请和小编跟随作者的视野一起深入探讨吧!
摘要:博士生群体是我国教育体系的最高层次,是知识创新的主要力量,是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依托,是国家科研竞争实力的核心构成?同时,这一群体也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最易忽视的群体?焦虑心理是当前高校博士生群体常见的负性情绪状态,本研究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通过便利抽样与标准抽样相结合选取28名在校博士进行深度访谈,通过编码分析发现毕业因素?就业因素?婚恋因素和认知因素是博士生焦虑心理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在校博士生焦虑心理影响因素模型,为进一步探讨博士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资料佐证?
关键词:博士生;焦虑心理;影响因素;扎根理论
问题的提出
当前,我国在校博士生人数已达到余万人,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博士学位授予国家?博士生群体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是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和占领世界知识经济制高点的重要支撑力量?相对于高校中的本科生和硕士生群体,博士生群体社会阅历更加丰富,自我定位高?成就动机强,整体有着更好的心理成熟度和自我认知?伴随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国家对博士生培养质量需求不断提升,博士生在学习?科研?就业?经济生活等多方面的压力徒增?近年来,高校博士生因心理问题导致的恶性危机事件频现报端,年,武汉大学博士杨志高因博士论文无法通过?压力过大,在家中自杀;年,中国科学院博士生张东文服毒自杀,其生前在博文中写道:“精力耗竭,工作不能胜任,压力无处不在”?相关研究发现,博士生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为39.3%,博士生在强迫?焦虑?精神病性等方面总均分上明显高于全国常模,其中焦虑因子的阳性症状百分比为18.8%?
博士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