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查阅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等编著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书,书中阐述小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主要包括学习、自我、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其比例分别为30%、20%、30%和20%左右。针对小学生的学习、人际交往、情绪、不良性格和不良行为、心理承受力等方面进行的调查结果发现:学习方面比较突出的问题是缺乏学习自信、厌学和学习困难;在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比较明显,特别是在自我中心、不遵守集体规则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小学生情绪方面存在问题的大约占10%,主要是遇到小事就担忧、独处时感到恐慌、心胸狭窄、猜疑等情绪问题;小学生在依赖性和固执、任性的不良性格方面表现最为突出,而在骂人、注意力不集中、考试作弊和说谎等不良行为方面表现突出,心理承受能力差,抗挫折能力弱,很难独立面对自己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难题,也是小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那么,以上问题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研究者从家庭、学校、社会或个体中的某一单个因素来进行分析。其中从家庭因素方面进行研究的占多数,如刘贤臣等通过调查发现,父母关系差、离婚、经常闹矛盾、争吵、教育态度不一致、以打骂为主要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学习不管不问或考试前威吓、过分溺爱等家庭因素与小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密切相关,经常受打骂或威胁的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率高达30%左右。
综上所述,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人际关系,如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对异性的看法;二是学习,如学习压力、厌学、学习困难、学习障碍等;三是自我方面,如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制力等。以上三方面的因素往往联系在一起,构成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综合诱因。
给大家推荐我自编的一本很实用的父母联系手册,全是经典问题,看完只需要30分钟,学会运用却要用一生的时间。
再看看别人看过后的反馈
有需要请扫码联系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