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十三篇,要说哪一篇最为深奥,当属最后一篇《用间篇》。从古至今,间谍都在战争和军事斗争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直接左右了胜负的天平。有斗争的地方,就会有间谍。
“昔殷之兴也,伊挚在夏;周之兴也,吕牙在殷。故惟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此兵之要,三军之所恃而动也。”
孙子画像孙子说:“从前商朝的兴起,是由于重用了在夏朝为间的伊挚;周朝的兴起,是由于重用了在商朝为臣的姜子牙。所以,明智的国君、贤能的将帅能用智慧超群的人做间谍,就一定能建树大的功业。这是用兵中非常重要的谋略,整修军队都要依靠间谍所得来的情报来决定军事行动。”
孙子在这里提出了“以上智为间”。上智,指具有很高智慧的人。选拔间谍,不是什么人能胜任的,他必须具备高超的智慧。这是因为间谍要打入敌方内部,或在敌国搜集情报,充满了危险,稍有不慎,便会暴露。这就是要求间谍智慧超群,能经受各种挫折与磨难,能善于机变,否则就不能完成间谍的使命。其次,敌我双方都在使用间谍搜集情报。乙方用间,敌方也会以反间计愚弄自己。
如果不是出类拔萃者充任间谍,就容易受敌方摆布,误传敌情,从而使统兵的将帅判断失误。
姜子牙影视形象“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孙子为此举了两个例子:一是商朝开国功臣伊挚,一是周朝开国元勋姜子牙,他们都是历史上有名的贤相,但他们又是出色的间谍。早年深居敌营,探知敌方底细,连敌军统帅的个人品性嗜好也了如指掌,所以他们才能细致入微地全面分析敌情,制定相应的作战方案,为“灭夏”“翦商”立下了大功。他们所做的一切,是普通间谍根本无法胜任的。
“以上智为间”着重强调间谍本身的素质。现代社会,对间谍人员的选择标准更高,要求更严。美国和前苏联,它们拥有世界上其他国家不可比拟的间谍力量,对选拔和造就间谍人才,形成了独特的体系。
成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中央情报局,拥有雇员1万多人,其中不乏精通武艺的彪形大汉,更有各门学科的专家。中央情报局在物色工作人员时,把目光投向各高等学府。
中情局大楼先从低年级学生中进行挑选,几年后再去回访那些通过考察的人,若再被选中,则对他们进行特别的智力测验,然后由总局的鉴定小组对他们进行各方面的审查,从生理、品德一直到牙医手术椅上的表现(他是个临难退缩的人吗?)还要进行测谎试验。经过逐层剔除后,剩下来的人才被总局试用,进行专门技术的训练。
中央情报局的雇员分成两类:“黑色人员”和“白色人员”。“黑色人员”是地道的“斗篷与匕首”式的特务,他们精通使用各种武器,掌握暗杀技术,还学会了各种保持自己的方法等。“白色人员”则是学有所长的专家,他们中不少人就是冶金学家、化学家、律师、心理学家、核子科学家和语言学家、政治学家、地理学家等,每天分析研究从世界各地收集来的各种情报,提出方案与对策,是一批真正的智慧超群者。
美国电影中中情局老大与美国的中央情报局相匹敌的是前苏联的国家安全组织克格勃(KGB)。克格勃十分庞大,分总局、独立局和处。据估计,克格勃总部共有9万名管理人员和行政人员,在前苏联国内有万名克格勃官员,在国外有25万间谍。这些人包括前苏联驻外大使馆、公使馆、领事馆、贸易及航空公司里的间谍人员,以及被上述人员收买的所在国国民。
克格勃在挑选人员方面十分严格,其范围也涉及各阶层和所有行业。被挑选为预备人员的必须接受克格勃人事管理局考核。克格勃喑中派人接近这些预备人员,监督和调查他们的日常生活,有时也设圈套让他们上当,观察他们的反应。
普京曾经就是克格勃一员过了这一关,进入劳动保护学校接受4个月培训。培训合格,再进入专门技术学校接受间谍技术培训,从各种武器的作用到空中格斗,火药、毒品的使用方法。以及照相技术和通讯设备的使用等,凡是将来可以用得上的一切项目,都要在1年内学完。
毕业后,如果要到国外从事谍报工作,还要进行下一阶段的培训。在派遣该人云国外前,先把他“逮捕”起来,以莫须有的罪名进行严格的拷问。通过这一关后,再把此人送入精心模仿设计建造的“日本城”或“英国城“进行培训,把他们培养成真正的”日本人“或”英国人“。
克格勃臂章美国和前苏联就是这样通过严格的筛选,培养出一批批精明能干的谍报人员,分布在世界各地进行各种谍报活动。
我们仅以克格勃为例,它在世界各地释放出的能量所酿成的巨变,令西方世界震惊。
这里有二战后长期潜伏在英国外交部的克格勃剑桥五剑客菲尔比等人;有隐藏在法国国防部总参谋部的克格勃高级间谍帕克;有潜伏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中的双重间谍汉布尔顿等等。其中最令西方人吃惊的,是年被披露的隐藏在美国中央情报局内部的克格勃的”鼹鼠“阿尔德里奇.阿姆斯。
鼹鼠阿姆斯阿姆斯原先是中央情报局的一个不起眼的角色。年他大学毕业后进入中情局,被他的同事认为“能力不强,老爱享受“,所以,他在中情局工作了20多年,仍是个中级文官,而且升迁渺茫。
20世纪80年代初,他的婚烟出现麻烦,夫妇俩常常吵架,他也染上了酗酒的恶习。而这时,他的事业却出现转机,上级开始委派他执行各种反情报任务。在土耳其、华盛顿工作了几年后,他又到墨西哥城,负责那里的谍报工作。
在那里他常常违规,酗酒、搞婚外恋。但等他调回国内进,等待他的不是对”违规的处罚“,而是职务的升迁。年他升迁中央情报局苏联东欧部苏联反情报处的负责人,也就在这一年,他出卖了祖国,成了苏联克格勃的”鼹鼠“。
由于他掌握着中情局内部几乎所有的机密,这样的人一旦“倒戈”,其危害程度可想而知。确实,从年他接受克格勃的第一笔酬金起,至案发的10年里,克格勃利用阿姆斯提供的情报摧毁了中情局的30多次间谍行动,中情局在苏联的情报网遭严重破坏,至少10名为美国工作的双重间谍被处决。
面对一连串的失败,中央情报局和联邦调查局起初并未警觉,直到一名代号“GT序诗”的重要间谍在苏联突然失踪后,两局才联合组建特别行动队,开始搜寻潜伏在中情局的“鼹鼠”。渐渐地,阿姆斯上了行动队的名单。
年2月,行动队掌握了确凿的证据后,逮捕了阿姆斯。阿姆斯震惊了美国朝野,他们终于找到了10年来中情局在与克格勃的情报战中始终处于下风的原因。阿姆斯为什么会投靠克格勃呢?还有一个原因也至关重要,由于他长期在中情局不受重用,而他又总想炫耀自己的聪明才智,究竟谁是中情局最玩得转的人。
年,阿姆斯被美国政府判处无期徒刑。阿姆斯案对西方情报工作的危害至今尚未彻底消除。
美国中情局和苏联克格勃缠斗多年,互有胜负。毫无疑问,他们是世界上最为庞大优秀的间谍组织,到底谁更胜一筹,这个很难有一个明确的说法。您觉得谁更厉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