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很痛心
真的很悲伤
不知道说些什么好
1
9月17日,武汉一名初三学生,在学校里被母亲当众扇耳光后,跳楼自杀身亡。据报道,这名学生因为在班级中和同学玩牌,班主任请了家长,而怒气冲冲的妈妈就在学校走廊里当众对孩子发泄怒气。看了孩子跳楼时的监控视频,短短两分钟,感觉快窒息了。就在教室门口,这个孩子先是被连扇两个耳光,又被掐住了脖子。孩子被打得默默低下了头,母亲又用指头直戳他的脑门。直到老师劝阻之后,这位妈妈才愤然离去,留下自己的孩子待在原地。整个过程,走廊上一直有学生来来回回,还有学生就站在教室门口旁观。孩子自从被扇了耳光之后,他整个人都变了,自始至终未曾抬起头。期间他还往楼下看了一眼,等走廊上的老师都进去之后,他义无反顾地爬上窗台一跃而下。我很难想象在他默立的两分钟里想了什么。丢脸、难过、愤怒、绝望....是多么大的痛苦才让他连恐惧都忘记了,连隔着屏幕的我们都能感受到他的决绝。2
事发之后,有个学生在qq空间里发了这样一句话:他静止的两分钟,是我看过最长最绝望的沉默。
他才14岁啊。他的人生刚要开始。一个正在青春期的孩子,在自己的同龄人面前被羞辱,这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碾压他自尊心的一个过程,像把他放在烈火上煎熬,在同学目光里将他一遍遍凌迟。我们想想看,自己作为一个成年人,如果当众被打耳光,会不会觉得丢面子?更何况一个正处在青春期的孩子,是最要面子的时候,尤其还是在同学面前呢?有一名网友评价说:这位妈妈有没有想过,孩子被你随意辱骂挨打的时候,他的身边有他的朋友,他的同学,也许还有他暗恋很久的女孩。你踏碎了一个孩子的自尊心,还是被母亲踏碎的。
而这条留言,得到了多人的点赞。大人有大人的圈子,有爱面子的时候,也有自己的自尊,其实孩子也是一样啊。家长即便有再大的怒气,能不能把孩子拉到一旁再说?能不能回家再说?毁掉一个孩子最快的办法,就是羞辱他的自尊,这样会造成终生的阴影,一辈子都爬不起来。这起事件,如果正在这样做的家长不反思,那么这样的悲剧,一定还会发生。3
就像有网友感慨的那样:希望他的决绝,能够换回我们对家庭教育问题一点点的反思与觉醒。他所经历的这一切,对大多数中国孩子而言,实在是太熟悉不过。责骂、殴打、不被理解,事后家长还觉得自己一点错也没有。孩子除了用伤害自己的方式来对抗以外,无路可走。博主愁容骑士典当记分享过这样一则见闻。“一个医生复诊患抑郁症的孩子,小孩在看书,医生说‘这孩子真用功。’表扬了她,然后她母亲紧接着说了句‘用功,假用功’。”这条微博被转发了12万次。母亲的一句反话,挖苦讽刺的意味实在是太强了。任凭医生如何努力给孩子补救心理问题,父母一句话就能前功尽弃。不顾人前人后,对孩子拳脚相加,挖苦讽刺,难道就真的是为了孩子好吗?就像典当记所说,“家长是真的不知道为什么小孩会得抑郁症,也不理解孩子为什么想死,就是因为你啊。”“你责骂,甚至暴打你的孩子,他不会选择放弃爱你,但是他会选择放弃爱自己。”4
请不要以爱的名义打孩子,因为你表达爱的方式是错的!电影《狗十三》讲述的就是一个以爱之名来包装伤害的故事。女生李玩讨厌牛奶,父亲打着“我是为你好”的名义,强迫她喝牛奶;李玩喜欢物理,而父亲觉得英语更好,打着“我是为你好”的名义,让她改报了英语小组。生活中起了冲突,爸爸打了李玩之后,也要把女儿拉到身边,动情地说:爸打你,是因为爱你。“都是爱你”,“都是为你好”。多么冠冕堂皇的理由。我们有多少家长是打着爱的旗帜,做着自己想做的事?但事实上呢,这些行为往往是为了满足家长自己的控制欲。在很多父母的愿望里,自己的孩子应该要长成一个标准化的样子。他们想让自己的小孩,变成“别人家小孩”。为了实现这种标准化,他们会粗暴地纠正一切计划外的事件,大到婚恋、工作,小到一些最细微的生活习惯。演员杨烁上亲子综艺节目,就全面演绎了这种纠偏式教育,以至于当年有一个热词就是“杨烁式家长”。有一期节目是在海拔多米的高原地区录制,杨烁带着儿子和其他嘉宾会合的路上。由于到场比较晚,他先是粗暴地给孩子下指令:“快点”“所有人都在等着你啊”“衣服拉好”“包背好了”“走路不会走吗”在发现孩子有轻微的内八字现象之后,杨烁火冒三丈:“脚尖向前,不知道吗?”越说越慌。在摄像机前,孩子的脚下已经开始拌蒜了:杨烁在此时开始展示他的“严父”姿态,要求儿子在高原的山路上倒回去重新走一遍:在反复遛孩子的过程中,杨烁嘴上也不闲着:“能走直路吗”、“会不会走路”……这样的画面,让很多人感同身受。在社交媒体上,很多人都分享过自己因为左撇子、咬手指……被粗暴纠正的经历。“左撇子怎么纠正?”“就是打。”类似表述我们都很熟悉。左撇子、内八字当然是要纠正的错误。男孩不够坚强,是错误;女孩爱美,耽误学习,是错误。考不进年级前十,是错误;拥有一个上锁的日记本,是错误。20岁之前,恋爱是一种错误;30岁之后,不结婚是一种错误。不考公务员和事业编是一种错误,拒绝公务员和事业编的相亲对象,更是错上加错。……5
更悲剧的是,每次发生事件,很多大人只会站在自己角度指责孩子玻璃心,抗压能力不够强,没人能真正设身处地替孩子想想,他们到底在面临什么,思考什么。很多人评价说:“现在的孩子太娇宠,心理承受能力差”
也有人说:“越强调自尊心,就会越玻璃心。打不得骂不得,一经打骂就好像天大的委屈”
还有人说:“我小时那会,爸妈天天拿着棍子追在我身后打我,但我从未想过要自杀,不知道现在的孩子怎么都这样,动不动就寻死觅活......”
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未有他人的经历,就不要轻易做出判断。这个世界就像是割裂的,孩子的心理明明已经被打击溃烂到了一定程度,而很多人只是觉得孩子太脆弱,打不得骂不得。这样的逻辑,简直就是强盗逻辑,就像是一个花瓶,在一次中没有摔碎,而你反复不断地摔,总有一天它会碎,而你只是轻飘飘地说一句:噢,花瓶太脆弱了,禁不起摔。其实,有很多看似一时的冲动,其实只不过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在这之前,也许男孩已经承受了很多。有的父母不打孩子,却也已经让孩子受了伤。语言暴力,像是无形的刀子一样,割在孩子的身上,流着别人看不见的血。泰国的一位父亲看到儿子每天玩游戏,不务正业,最后愤怒把一个上了膛的手枪,放在儿子的面前说说:“有种你就别活了。”结果在这个父亲一转身的时候,他听见了一声枪响,儿子瘫倒在地。明明只是一句气话,为什么孩子真的当真了。父母不仅是孩子最爱的人,也是他们最信任的人。父母说的话,不论是好的坏的,孩子都是全盘接受,还会把父母的评价内化为对自己的评价,认为自己真的很糟糕,什么事都做不好。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孩子没有自信,成为一个低价值感的人。父母爱孩子,却总是在用错误的方式。这错位的沟通,像是两条相交之后的平行线,越来越远,直至万水千山,直至心成沟壑。很多的时候,父母在等孩子的感恩,孩子却在等父母的道歉。版权声明: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