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恋心理
婚恋心理

您现在的位置: 婚恋心理问题_婚恋心理解析 > 婚恋心理问题 > 这套ldquo读心术rdquo,

这套ldquo读心术rdquo,

发布时间:2019-6-21 22:57:15   点击数:

△今天的文章也有录音哦~

今天想和大家聊聊,如何读懂初生婴儿的“心”。

可能对于孩子都已经比较大的我们来说,这个话题似乎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但是当昨天晚上,我收到社群里,刚升级为新手妈妈的茜茜给我的留言,我脑海中所浮现的,依稀都是我们当年所能感知的那份焦头烂额:

萌芽,我是一个孩子也才40天的新手妈妈。我现在非常焦虑,我不知道她在想什么,晚上一次醒来五六次,我特别疲倦,昨天晚上我甚至很想打她。我对我有这个念头吓哭了,我是不是一个特别糟糕的妈妈?

真可笑,我自己的孩子,我竟然完全不懂她?!

这段文字让我想起很多手忙脚乱,茜茜的烦恼我又何尝没有过?

我最焦虑的时候,应该是Joshua刚出生第二个月,孩子突然天翻地覆地哭闹不止,睡不好、总夜醒,总是要抱抱,不管做什么都不开心。我手足无措地忙前忙后,却始终猜不透到底他想要的是什么。

精疲力竭的时候,完全猜不透的时候,我也会把自己关在厕所里大哭一场。

那种焦虑的状态,我至今也忘不了。

慢慢地,随着经历得越来越多,我也意识到原来有很多的方法,可以帮助我去解决孩子的沟通问题,即便孩子刚出生连话都不会说的时候,其实仍然有一套“读心术”可以帮助我们。

这套读心术的背后,反映的是我们能否捕捉到孩子的非语言信号(Non-verbalSignals)——声音、表情、动作,婴幼儿时期的孩子,总有办法通过这些“密码”和世界、环境和身边的人达成沟通。

对于对于小宝宝来说,信号包括了眨巴眼睛、拱起背部、翻身挪动,抗议大哭;

对于大宝宝来说,即便他们已经掌握了语言能力,他们依然可以抿进嘴唇,一言不发,烦躁不安,比如Joshua昨天“起床气”的时候依然会有这些表现,这些都是孩子的非语言信号。

我们所有的安全感和养育的地基,也在于我们能否读懂孩子,我当年一直没有人教我的这套“读心术”,我一定要告诉每一个刚成为父母的大家。

我们是否愿意蹲下来观察孩子?

想要掌握好这套“读心术”,需要我们学习如何蹲下来和孩子同一个高度,面对面,眼睛望着眼睛地观察孩子。

只有愿意蹲下来观察,我们才有可能会注意到两种非语言信号的特征:一个是互动信号(EngagementCues),另一个是退出信号(DisengagementCues)。

“互动信号”是孩子向我们发出的邀请,即便还嗷嗷待哺的孩子,一样有可能会用自己简单的肢体动作,告诉我们,这个时机是他很舒服的状态,他期待并欢迎我们和他说话、拥抱、玩耍。

“退出信号”是孩子向我们发出的婉拒,这种信号也会发生在孩子被过度刺激,或者过度精力透支的情况下。比如,当跟孩子互动的时候,如果发现孩子的表现是拼命转头、皱眉、大哭、挣扎、惊愕或者呆滞,这个时候,便是孩子强烈而敏感的退出信号了。

识别这些信号,更多的是基于我们身为父母的本能和直觉,需要我们专心地、真心地接收到孩子给到我们的沟通信号。

◇留意发生信号。

比如,和饥饿相关的信号,一定只会发生在孩子想要吃东西,或者吃东西之前。

我统计过我家两个孩子还小的时候,可能的行为表现有哭泣、躁动不安,双手摩擦下巴,张合嘴唇看着我,甚至弟弟Eric有时候还有可能会对我做一下鬼脸,双臂弯曲求“抱抱”,这些孩子发出的信息都可以帮助我判断,孩子是肚子饿了,想吃东西了。

而当孩子吃饱之后,即便是还不会说话的婴儿,他们也会出现身体放软,双臂伸展在两侧的姿态,也会推开我寻求其他的好玩的事情,这些信息,在最早期的时候,可以帮助我判断他们已经吃饱了。

◇留意发生时机。其实孩子在使用非语言信号的时候,互动和退出的信号是交织着出现的,前几分钟宝宝可能还用很多活泼、开心的微笑和动作,希望我们可以和他一起玩。

但是很快他就变得疲劳,这个时候,他会把头转向一边,或者揉眼睛,身体动作也慢慢停了下来。当我们发现这个情况的时候,其实是孩子在暗示我们他要停下来休息一下。

只有留意到孩子互动和退出的时机,我们才能发现原来在亲子互动中,主导的始终是孩子,孩子发出的信号指导着我们的行为,所以不是我们带孩子玩,而是孩子带着我们玩。

◇留意发生程度。孩子的所有情绪状态都有临界值,在观察这套“摩斯密码”的过程中,让我感受很深的是,孩子一早就告诉了我如何预防情绪到达临界值。

比如,在和孩子们互动的时候,他们揉眼睛和把头转向别处的时候,这是一个温柔的提醒我,他们疲劳了;但如果我们没有接收到这个信号,那么孩子就可能会提出强烈的抗议,比如转身离开或者发脾气哭闹,这些都是孩子情绪的递进性表达。发现这点对我来说特别有帮助,比如在孩子“可怕两岁(Terribletwo)”来临的时候,我们最措手不及的就是把握不准孩子为什么突然“爆炸”了,如果一开始有这份意识,我们就更能够感受到孩子情绪的那份“梯度的过渡”,及时作出相应的反馈。

正如这张图所示范的,孩子的最初的饥饿信号从最初的活动状态,开始张开嘴巴,并摇头寻找,如果没有得到响应的话,孩子会继续伸展四肢,让自己的活动范围更大,甚至也会出现吃手的表现,如果仍然没有得到响应,孩子便有开始哭泣,频繁摇动身体,脸色也泛红。

△留心观察宝宝不同强度的“我饿了”信号

自己捕捉到的信号,才是最真实可感的,才不会因周围的人随口一句话而忐忑不安,因为最真实的反馈只有孩子才能给我们,因为它只存在于我们的互动关系中。

我们是否用积极的态度回应孩子?

蹲下来观察孩子,只是我们的第一步,而如何去回应,则需要我们反复验证。

让孩子感受到安全感的过程,包括我们愿意去用积极的态度和行动去回应孩子,让他感觉到被爱和被支持。

◇语调和温度。

我们可以尝试运用语调,用声音的温度和气息,来告诉孩子“我始终在你的身边”。

△用对话的方式和孩子说话,截图自「小芽启萌·优陪计划」游戏课「信赖感培养」

年幼的孩子听不懂我们对他说,“你觉得很不舒服,我会在你的旁边陪着你”,但是他能够听懂我们声音里的温度,你是在颤抖,还是在焦急,你是咆哮,还是温柔,你的语气中夹杂着多少的关心,还是融合着许多的不耐烦?

这些,是孩子从一出生,便具备的情绪的识别能力。

◇动作和行为。

我们也可以尝试运用动作和表情,注视着孩子的眼睛,拥抱、摇晃,盖被子,安抚他,这些坚定的,最早期温暖的照料行为,都可以帮助孩子缓解不安和焦灼。

△截图自「小芽启萌·优陪计划」游戏课「信赖感培养」

比如我还是会坚持在1岁之前多和孩子进行“袋鼠式育儿法”,把孩子背在胸前,让他可以感受到我们的体温和心跳,就和袋鼠妈妈把小袋鼠放在育儿袋中是一样的,这个过程,对我来说也同样有很多的安全感。

我们打开了孩子信号的接收通道?

保持对孩子反馈的接收通道,可以提高我们对孩子非语言信号的正确解读几率。在不清楚自己的做法是否正确的时候,在尝试之前先观察,尝试的过程中请及时记录,让孩子逐渐地告诉你更合适他的方式。

很多时候,回应方法细化到每个孩子身上,我们的育儿实践也会有不同之处。

比如半夜孩子夜惊,Joshua需要我的安抚,更多的是希望我可以拍拍他,在他惊慌失措的时候在他旁边哼唱着安眠曲,然后他自然会在这个频率和曲调中,慢慢地重新入睡。

但是这套方法,当我运用在Eric身上的时候,是完全无效的。他更希望我把他抱在身上,我可以一句话都不说,但只需靠在床栏边。他夜惊的时候,更希望贴近我,让他蜷着的身体感受到被我裹紧的状态,夹杂着心跳声,便可以给他重新入睡的力量。

△找到宝宝的专属安抚姿势,截图自「小芽启萌·优陪计划」游戏课「自我认同感」

正因为每次哭泣所代表的具体需求五花八门,所以更需要我们在实际中一边回应孩子,一边积累孩子的反应信号。

养育中时常感慨,育儿并没有说明书,即便自己做了很多,如果这些事情却不是孩子内心所需要的,一样会产生很大的沮丧感。

就好像孩子明明只想要一个苹果,我们却给他一篮子香蕉,即便再多,也不是孩子要的那个。这样的过程,也会让自己的帮忙事倍功半、得不偿失,又因耐心丧失,最终和孩子陷入两难的拉锯战。

当你这方面的判断力越丰富的时候,你会发现“解码”孩子的内心需求,其实是一件亲子关系中的默契的体现。当我们具备对孩子信号的准确判断和适宜调整的时候,才能够不费力地走进孩子的内心,告诉他,“我是真的懂你”。

这套方法,现在回头看,真的很简单,但恰恰是这么简单的一套方法,当年的我却花了很长的时间来明白这个道理。

我很感激那段时间的“沉淀”,让我越来越明白,非语言信号原来是父母的第一道修炼心法。它也是养育孩子中,我学到的第一件事情:

养育孩子,我们得先成为一个敏感的父母,

真正的聆听,在于我们能否听懂孩子传递出来的信号;

真正的解码,在于我们是否准确找到困扰的问题;

当我们这么去做,并且能够给予孩子回应的时候,这便是真正有效的安全感的培养过程。

所以我也想告诉每一个新手妈妈,正如当年我们也在为自己打气一样,在养育中保持敏感,并不是坏事。

正因为保持有这份觉察心和敏感度,才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走进孩子的世界,听见他们内心的声音。

而用敏感点亮孩子的那一刻,也会照亮我们内心的柔软,这才是和孩子一起同行和成长的最大价值。

相关阅读:

1.孩子为啥“贵人语迟”?也许只是这一步没做好

2.每个孩子的天赋和潜能都不该被辜负

「小芽启萌·优陪会员计划」2.0上线

萌芽的话

今天这个文章的主题真的是久违了,需要细细回想,所以写得比较久,早上才一点点调整完,一边写一边在想两个孩子小时候的模样,也不禁笑得合不拢嘴。

于是即兴从手机里翻出几张“有历史”的照片,大家一起来乐乐啊,你们能分得出哪个是哥哥Joshua,哪个是弟弟Eric吗?孩子真的是长大得很快呀,希望我们都能享受成为母亲的从容,一起优雅变老~

你家宝宝都发出过哪些,让你捉摸不透或者很好玩的非语言信号啊?可以留言给我分享啊~我也会选3个留言送礼物哒,名单会在下周一(7.9)公布,我们明天见啦。

如果你希望系统学习儿童发展心理学和亲子互动启蒙方法,可以购买萌芽领衔的研发团队开发,适合0-6岁宝宝家庭的「小芽启萌·优陪会员计划」,扫码即可免费试听。

这篇文章已开放全网转载,不用授权也可以转啦~

萌芽Lina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吃什么可治疗白癜风
白癜风可以根除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lusso-milano.com/hlwt/22828.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