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青少年社会工作
本章重要内容
(一)青少年的特点及需要
(二)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三)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第一节青少年的特点及需要
一、青少年的需要及问题
(一)青少年的界定
生理观点来定义:生理各方面即将具有生育能力;
心理观点认为:心智达到一定的成熟状态,具有独立抽象与逻辑思考能力,且情绪教趋稳定时期;
社会学观点:青少年开始与性成熟之时,何时结束由社会标准所决定。
(二)青少年的特点与需要
1、青少年的特点:
生理发展角度:青春期,体型迅速变化、身体内部技能迅速健全、大脑和神经系统高度发达、性成熟。
心理发展角度:智力、情绪和情感、自我意识、性格、性意识、成长和发展性需求,都呈现主体与客体的互动、动荡与稳定的结合、突变与渐变的统一。
文化角度:一、正直青年;二、问题青年;三、文化叛逆青年;四、政治偏激青年。
2、青少年的需要
(1)接纳自己的身体与容貌,表现符合社会所规范之性别角色需求。
(2)个体与同伴发展适当的人际关系
(3)追求个体之情绪独立自主,少依附父母及其他人
(4)自食其力寻求经济独立
(5)对未来的生涯作准备
(6)发展符合社会期望的认知技能和概念
(7)努力表现负责行为,追求理想和抱负
(8)对未来的婚姻和家庭作准备
(9)建立个体之价值体系,符合现实世界的需求。
(三)青少年的问题:从问题类别来看:贫困问题、亲子关系问题、心理健康问题、厌学问题、网瘾问题、婚恋问题】犯罪问题、社会参与问题等。
二、青少年社会工作概述
(一)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概念:把青少年当作工作与服务对象,通过运用关于青少年成长和发展的规律,以及社会工作专业理念、理论、方法和技巧,来最大限度地发掘青少年的潜能,促进其全面健康发展,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的专业活动。
(二)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层面:微观、中观、宏观3个层面;
微观指个人层面的社会工作,即针对青少年个体需求而开展的个案辅导服务;
中观层面指家庭和小组层面的社会工作,即针对青少年家庭以及有相同需要或背景的青少年群体,而开展的社会工作服务;
宏观层面指组织和社区社会工作,或者是针对法规或政策而进行的倡导或改变性工作。
(三)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类型
一、针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需要,提供资源,协助正常发展而设计的发展性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
二、针对已经发生问题之青少年的个人、家庭、社区环境的不良因素而提供的矫正性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
三、针对青少年个人及其家庭、学校、社区状况而开展的预防性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
三、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特点及原则
(一)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特点
1、在价值理念上更突出对青少年群体的多元化和主体性的尊重与接纳2、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方面更强调在促进青少年自我认同和发挥群体示范性效应方面的整合性应用
3、更加注重在优化社会环境方面的政策倡导
(三)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服务原则
1、尊重青少年的价值与尊严
2、接纳与关爱青少年
3、注重青少年的个别需求
4、协助青少年具备适应社会变化不断成长的能力。
考点二: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服务青少年的成长发展
(一)思想引导:为青少年提供思想道德教育辅导,引导青少年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想引导服务有:法制教育、公益服务、感恩教育、生命教育等。
(二)习惯养成:一、责任,二、现实;三、正确。
(三)职业指导:帮助青少年培养正确的就业意识,提供就业信息服务,组织开展就业技能培训。
(四)婚恋服务: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帮助解决思想上、情绪上的困扰,为有需要的青少年组织开展婚恋交友活动。
(五)社交指导: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交往动机和交往品质,提高青少年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沟通技巧和能力,对社会交往有障碍的青少年进行社会关系调适,帮助其融入社会。
二、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
(一)困难帮扶:帮助他们获得政府救济和保障以及社会资助的帮扶,同时培养自强自助的生活态度
(二)权益保护:为青少年提供个案维权服务,耐心解答青少年的求助咨询,及时跟进并协调解决家庭虐待、人身伤害、吸食毒品、沉迷网络等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案件。
(三)法律服务:为青少年提供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律咨询服务,帮助青少年增强学法、遵法、守法、用法意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必要市帮助联系法律援助部门给予援助。
(四)心理疏导:缓解或消除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帮助青少年提高情绪自我管理管控能力,促进健康人格形成,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