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就要到高考了,这段时间也是考生最容易紧张焦虑的一段时间,那么,高考前焦虑怎么办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应对高考前焦虑的措施,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正确认识考前心理变化在高考前和备考中,每个高三学生都会有压力,所以考前会出现紧张焦虑现象,紧张的时候我们会感到内心不安、失控,可能伴随心慌、胸闷、口干、出汗、消化系统不适等植物神经症状和肌肉紧绷或跳动感,或出现睡眠问题。
其实,对于考生来说。紧张焦虑的程度过低和过高时,学习效率都很低,只有适当的紧张焦虑,学习效率才是最高的。适度的紧张能更好调动全身机能,有利于注意力集中和反应敏捷等。所以,考生应该正确的认识考试焦虑,保持平常心,积极面对高考。
怎样缓解考前心理紧张?措施一:把考试焦虑“合理化”。即承认重大考试引起焦虑是必然的,带着焦虑一样会赢得考试。事实上,在高考或类似的重要场合,我们都难以消除焦虑,但可以用更积极的方式看待它。例如,如果没有焦虑,我们是很难调动出状态来不断自我突破的,所以感到焦虑和压力其实也是走向成功的动力和积极信号。
神经科学家和临床心理学家IanRobertson发现,如果把对压力的感知从负面转向正面,例如学习把焦虑转化为兴奋,从而掌控自己的压力,就能让自己表现的更完美。从身体的角度来说,焦虑和兴奋是非常相似的情绪,都会让我们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而区别主要在于头脑怎么想。焦虑的时候背后的想法多是“我做不到”,而兴奋的背后想法多是“我充满期待”。
简单来说,我们在进入考场前感到紧张和压力时,可以在心里默想或小声对自己说“我感到兴奋,充满期待”。这样就可以“骗到”大脑,把焦虑的情绪转化为兴奋,直到成功。
措施二:把考试焦虑“习惯化”。我们可以通过想象,跟高考来个提前“亲密接触”,降低紧张感。想象你所在考场的每个细节,以及你沉着应战的样子,越详细越好。这么一来,真到了考场,就有一种老友重逢感觉,自然就不会那么紧张了。
高考前如何调整心态?
1.加强自我暗示。"别总想着自己没啥,要多想想自己有啥”。给自己正面的、积极的心理暗示,告诉自己“你最棒”,这样才能够有一个昂扬的斗志,来支持你完成考试。
2.提升自信心。相信很多老师都会教给学生一个提升学习成绩的方法,那就是把每次做错的题都记录在一个小本子上,平时多花点时间在这些曾经做错的题目上。这个方法在平常的模拟考中能够有不错的效果,但是临近高考的时候,还是要多做一些基础题,一是因为近年来的考题还是有偏向基础知识的趋势,二是做一些正常的题目,可以让学生觉得自己能够解决问题,加强自信心。若是钻牛角尖,非要做偏题、难题,则会让学生感觉自己怎么这么没用,一道题也答不出来。一旦情绪变得低落,答题时也就无法超常发挥甚至正常发挥原有的水平。
3.学会合理认知。一些考生对高考有不合理的看法,比如“高考非常重要,考试不好我就完了”。更糟糕的是,他们的情绪对此信以为真,变得过度紧张。这种想法一定要摈除,要告诉自己高考并不是人生的全部,高考也不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只要尽力做到最好,让自己没有遗憾,那就是高考最大的意义和收获。
4.保证规律作息。只有充足的睡眠,才能够养精蓄锐,才能够有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考试。如果一味埋头做题、加班加点熬夜苦谈,不仅会影响身体健康,而且精神也会变得恍惚,没有办法集中精力应对考试,这样一来就变得得不偿失。因此越是临近考试,越要保证作息时间规律,保证每天能够有足够的睡眠时间。
5.积极活在当下。我们担心高考,希望能够确定结果,但事实上它还没有发生,所以无法确定。我们回忆过去,希望改变事实,但结果已经发生,我们无法改变。我们唯一能够抓住就是当下。活在当下就是不思前想后,有条不紊地做现在该做的事情。曾国藩曾说过,“过往不恋,未来不迎,当下不杂”,很值得我们思考。
高考最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这个过程,它就像我们步入成人世界的洗礼。勇敢地去面对它吧,你将收获成功!
获得更多减压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