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大宝老师
来源/爸妈视界(ID:bamashijie)
对于情窦初开的孩子而言,父母的不解和打压,才是最大的伤害。
“你老说喜欢我,你确定吗?你害怕和我一起出现在公共场合,有时候拉着我的手会不经意放开,你我都知,我们终究抵不过世俗。”
“你觉得对你不公平,可是……不管现在我爱不爱你们俩,我都是不对的,对哪边都是伤害,所以,我该死……”
在这份聊天信息里,给人的感觉是两人是恋人关系,可似乎又充满了爱而不能的矛盾。
其实,这是一个17岁男生和38岁已婚女子的聊天记录,但不幸的是,这个17岁男生最近跳楼自杀了。
据男生的父亲讲述,38岁女子是男生认的干姨,是看着他长大的。
所以,男生的家人根本就没想到他们俩会暧昧。
当女子的丈夫把事情告知男生的父亲,并表示男生已影响到他的婚姻时,该父亲大发雷霆,扇了男生两耳光,还踢了他一脚。
男生被打后,情绪激动,从8楼跳下,抢救无效死亡。
本是美好年华,却选择用决裂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是因为这场“不伦恋”,还是其他原因呢?
而那位父亲之所以如此愤怒,也许是觉得男生“道德败坏”吧。
可他不知道的是,对于情窦初开的孩子而言,父母的不解和打压,才是最大的伤害。
禁止早恋的背后,是父母深深的焦虑
记得在电视剧《小别离》中,妈妈对朵朵管得特别严。
她经常翻看朵朵的书包,就连搜出来的一张小纸条都要细细看。
反正就是感觉到任何女儿可能早恋的蛛丝马迹,她都会如临大敌,万分戒备。
虽然妈妈的行为是因为担心朵朵早恋,耽误了学习成绩。但是整天被人“监视”的感觉,也让朵朵觉得特别压抑。
其实,现实中很多父母都和朵朵的妈妈一样紧张、焦虑,他们担忧或禁止孩子早恋,一方面是担心孩子影响了学业,另一方面是担心孩子做出什么不该做的事,伤害到自己。
所以,即使现代人的思想越来越开放了,但对于早恋,很多父母依然是简单粗暴地批评、禁止。
部分父母为了阻止孩子早恋,甚至会做出过激行为。
就像那个14岁女孩,和早恋男友去开房,父亲得知后,愤怒至极,抡起棍子就打过去。结果,女孩被父亲打断了尾椎骨。
因一时冲动,便让孩子留下了难以治愈的身体伤痛,实在悲哀。
其实,青春期的孩子,本就叛逆,你越压制,他会越反其道而行。
曾看到一则痛心的新闻。
北京两个高一学生早恋,还偷尝了禁果,最后,女生宫外孕,两人早恋的事再也瞒不住了。
可是随着事件的曝光,双方家长的愤怒、指责,周围人的嗤笑,让两个孩子的精神、心理和身体上都承受了巨大的痛苦与压力。
父母一昧抵触“早恋”,要求孩子专心读书,实则是压抑了孩子的情感需求,那孩子如何懂得在早恋中不犯错?
有些孩子真的因为“早恋”二字,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还记得郑州市曾轰动一时的校园凶杀案,犯罪嫌疑人普某是个初三学生,他一直暗恋同班的李某,而且有一种不健康的执念。
所以,当普某发现李某喜欢别人时,他将李某骗至学校一小屋内,欲强行与她发生性关系,在李某激烈拒绝后,普某竟将她掐死了。
李某虽然被法律严惩了,可也挽救不了被他扼杀的年轻生命。
在网上搜索“早恋悲剧案例”,不计其数的惨案实在让人忍不住心痛。
而这些数据的背后,都是对“早恋”的一无所知。
欲教子,必未雨绸缪。
一个一昧禁止早恋的父母,必然是焦虑的;一个没有“早恋”教育的家庭,其教育是缺失的,孩子的成长也是充满隐患的。
因为,不未雨绸缪,必有措手不及的悲剧。
情窦初开,是另类美好
仔细回想一下,你青春年少时有喜欢过异性吗?是否还记得初恋的那种小美好?
根据进化心理学,早恋是正常现象,因为从古代开始,很多人是很早就开始恋爱婚配的。
而这一行为模式已经根深蒂固,即使时代进步飞速,人们的价值观和婚恋观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依然有着最原始的心理。
所以,不要说孩子会产生早恋情绪,即使是曾经年少时的父母,也会在十二三岁时情窦初开,这已经是一种人类成长过程中必经的心理模式。
换句话说,情窦初开是正常的,而且学生时代的恋爱,完全没有功利心和物质欲,就是单纯喜欢这个人。
思想还没成熟的自己,甚至会为了这个人做各种各样的傻事,只是为了让对方开心。
这种纯粹的懵懂之爱,对于成年人残酷现实的生活而言,尤显得可贵和美好。
所以说,其实早恋很美好,一点也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的不解和冲动。
曾看过一则早恋的悲剧,实在让人痛心。
14岁的女孩小敏(化名)认识了一个社会青年,并迅速陷入“爱河”。
此事被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