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晚报》读书周刊编辑/亲子阅读专栏作者,北京金牌阅读推广人
01《孤独传:一种现代情感的历史》
作者:[英]费伊·邦德·艾伯蒂译者:张畅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05
扫码购书孤独是什么?孤独从何而来?人类注定孤独吗?《孤独传》是一本探索孤独观念演变的跨学科作品。历史学家费伊·邦德·艾伯蒂认为孤独是“被发明”出来的,孤独是随着工业革命、数字革命以及社交媒体的蓬勃发展而不断被阐释、传播开来的一种现代情感。
作者通过梳理19世纪以来的私人信件、哲学文本、医学文献等等,研究了名人、作家的经历,同时也探索了现代不同年龄的人——从青少年到老年人,从独居者到无家可归者不同的孤独体验。孤独不只是一个心理概念、个体感受,也是和社会福利、婚恋观念,性别刻板印象等相关的政治、经济学问题。这本书有助于现代人理解孤独、突破孤独、打破孤独,也引发对社会养老、虚假充实等现代话题的思考。
02《新乌合之众》
作者:[法]迈赫迪·穆萨伊德
译者:刘耘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出品方:新思文化
出版时间:-6
《新乌合之众》借用了勒庞的经典之作《乌合之众》的书名,讲述大众行为研究。作者将经典心理学案例和前沿计算机模拟成果结合起来,颠覆了“群体代表无脑”的普遍观点,重新定义了群体行为模式,论证了人群不只是会引发狂热和灾难,同时也可以是充满智慧的集体决策者。《新乌合之众》从“从众效应”入手,介绍了科学家所做的众多群体实验,展示了人类在群体行动中有促进和抑制的两面性,可能会盲目跟随也可能会麻木不仁。人群行为也具有文化的差异,比如说闯红灯,法国人跟着闯红灯的概率高达40%,日本人只有2%。通过大量的实验,作者一方面让我们看到了人类可能会在群体面前失去理性导致灾难的发生,但是也可以很聪明,做出智慧的群体决策,比如说网络上的百科就是让每个人都能够参与传递知识。
03《最初的爱,最后的故事》作者:[英]奥利弗·萨克斯译者:肖晓/周书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品方:一頁folio
出版时间:-7
本书作者奥利弗·萨克斯是著名的神经学家,在医学和文学领域都享有盛誉。被誉为是“医学界的桂冠诗人、科普写作的莎士比亚”。他的写作既有科学的严谨,也有文学的浪漫。本书是他临终前回顾人生,书写了少年和记忆、身体和疾病、大脑与科学。他探索了自己如何成为科学家的最初的起点,那是少年时期对乌贼和其他头纲足动物以及蕨类植物的浓郁兴趣;也记录了各种千奇百怪的真实病历,而每一个病例背后都有着奇异的大脑和独立的个体。这本书展现了一个科学家贯穿一生的对宇宙和生命的无穷的好奇心。作者用自己的生命实践证明了,最好的学习方式是主动学习、用自己最适合的方式去学习,保持大脑健康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勤于思考,玩耍、探索、体验,直至生命的终结。
04《塔可夫斯基父子:阿尔谢尼与安德烈》作者:[俄]马克西姆·古列耶夫
译者:张晓东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贝贝特
出版年时间:-6
扫码购书
文学纪念碑丛书是近年来非常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