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部非虚构作品,《维系婚姻的秘密:一个美国记者在印度的十年追访》把一段段亲密关系切开,再现了亲密关系里那些无关紧要的小事与重大的人生抉择。
从小在单亲家庭长大的记者伊丽莎白·弗洛克,以写实的方法,通过采访、短信、日记、邮件、医疗与法律文书等方式,演绎了三对夫妻的爱恨情仇,赤裸裸地为读者揭示了婚姻的真相。
童年的创伤、每一次流产、产后抑郁、中年危机、无性婚姻,每一个背叛的念头……
千疮百孔的婚姻,就像生活中的狗血剧,也许,书中的主角在婚姻中所经历的,也是你,我,我们大家都可能遭遇的生活的常态。由此,我们得以从一个客观的视角获得与婚姻有关的启示。
01路边的风景虽绮丽多姿,别忘了赶路
或许,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段挥之不去的过往。曾经沧海难为水,没有成为夫妻的他们,却成了彼此永远的红玫瑰和心头的朱砂痣。
小说所描述的婚姻关系中,都有这样一个死循环:
维尔把婚姻的躯壳留给了妻子马娅,而爱情的温度却随着另一个马娅离去;
沙赫扎德的心中,因为自己心中的“幸运女神”戴安娜,他的生活才有滋有味。“每当戴安娜在身边,离岸市场都不那么破旧了,鸡肉似乎从货架上飞了下来,这一天一点儿也不平凡乏味。”
印度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就像一座无形的大山,把两个相爱的年轻人摔得七零八落。帕瓦尔蒂无缘前男友约瑟夫,却活在过去约瑟夫的影子中,郁郁不得志。
眼前生活的不如意更让这种负面情绪加剧。然而,在与朋友的一次闲聊中,她终于痛下决心,要选定一个角色,选定一种生活,放弃了约瑟夫,重回学业,尽可能去爱丈夫。
她做到了,有了孩子,正视与前男友曾经的情感纠葛,让一直伴随自己的孤独感慢慢地散去,成了装满爱的金色宝盒。
这让我想起了前一阵,读者阿妙心事重重,给我留言:
我和老公经结婚六年了,生活优渥,却平平淡淡。上个礼拜,在一次年会上邂逅了一位男士,风度翩翩,身上散发的成熟和成功男人的韵味,给我印象极深。因为那是少女时代就向往的男人味。几天的接触,他的独特气质,让我欲罢不能,常常会想起这么一个人。但我知道自己不该有这个想法。然而,我的潜意识中,他就像我平淡的夫妻生活中的一根救命稻草。思念就像一个黑洞,它一点点的吞噬着内心。我深知:压制自己的情感和欲望是令人痛苦的,但我也不想打破现有的家庭平衡,更不想破坏他人的婚姻……
读完了《维系婚姻的秘密》,也就有了答案。我知道怎么开导阿妙了。
02婚姻原本不会圆满,力争在不完美中寻求突破
多年来,商人沙赫扎德和萨比娜的心愿,就是想有一个子自己的孩子。因为沙赫扎德的身体问题,这个现实问题就像一个恶魔,时时昭示着沙赫扎德的无能为力。
百般折腾,夫妻俩终于释然——亲密关系中,停下来,别跟自己较劲了。
婚姻中的酸甜苦辣,是置身“围城”的每一个男女主角感同身受的。一段亲密关系中,接受婚姻的不完美,正如接受自己的平凡一样,是一个人成长的标志。
很久未曾谋面的闺蜜寒冰,最近的状态判若两人。脸上熠熠生辉,心态阳光普照。惊讶于他们婚姻度的大转变,她开心地说:接受不完美的婚姻,从自己开始做出转变。
还记得以前,她一见面就迫不及待地倾诉:一起生活了20多年,原来我嫁给了一个“瞎眼”的男人!他独自在自己的世界里乐活;我的付出,在他看来天经地义;凌晨五点,我在睡眼惺忪中爬起来,为孩子做早点,却不能在他面前有半句怨言,否则就成了“矫情”;每个月都省吃俭用,恨不得把一块钱掰成两半花,他还嫌弃我大手大脚。
心若不在线,爱情一定会游走缺失,婚姻只是痛苦的一纸约定,冷冰冰,缺乏生命的温度。
婚姻需要苦心经营,学会接受他的全部,然后一起打拼,相互塑造,也许是另外一种结局。
在亲密关系的相处中,去掉不切合实际的目标和理想,降低自己对幸福的感受阈限,比起承载太多的梦想,在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上舞蹈,要现实得多。
03婚姻中,成长是绕不开的话题
帕尔瓦蒂和阿肖克由传统的相亲方式而相知,走向婚姻的殿堂。他们一起回忆往昔,一起仰望星空。在女主情绪波动,想暂时中断学业时,丈夫阿肖克给了她胡思乱想的空间,毫不犹豫地支持她请假。
谁知如愿休学后,境遇反而变得更糟糕,孤独感席卷而来,常常以泪洗面,让怀揣作家梦的丈夫被她的抑郁情绪所淹没,心乱如麻。
后来当她重新拾起画笔,跟丈夫一起出差,途中参观画展。夫妻之间的关系却变得亲密而坚不可摧。
当情绪极度波动,抑郁烦闷,婚姻出现不适,用更成熟的方式来处理,从沟通交流上寻找问题。这是帕尔瓦蒂维系婚姻的秘密。
美国心理学家、“现实疗法”创始人威廉·格拉瑟提出了选择理论,他认为:在解决冲突时,我们能做的,只有选择控制自己。把改变的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希望控制外界环境,以此来改变自己的状况是行不通的。
说实在话,马娅和维尔起初的婚姻状况令人窒息,无爱婚姻,丈夫的心被前任女友塞得满满当当;大家族中,堂堂名校硕士,只能低声下气地做家庭主妇。
逃离,是马娅对待这段婚姻的态度。她为未来做了周密的打算,做好了全身而退的准备,在事业上风生水起,打造了自己独特的优势,成为出色的幼儿教育践行者。
对离婚后的结婚对象,她也务色好人选,在跟丈夫提出离婚后开始交往。后来的相处中她才明白,那个曾经给了她心动和浪漫的男人,依然不是最佳人选。
在婚姻的磨合和经营中,马娅学会了接纳和让步,挽救了行将灭亡的婚姻。这是她成长中的一大进步。
婚姻中一个致命的真相是,你不成长,不从自身出发解决问题,嫁给谁都一样,摆脱不了悲惨的结局。
作为读者而言,收获的是一次酣畅淋漓的阅读体验。你看,婚姻关系中夫妻双方复杂的角力、难以言说的伤害、还有一处处细微的瞬间,对生活的无力感,未来的不确定性,他们的内心隐秘像剥洋葱般,毫无保留地展现眼前,我们似乎触摸到了婚姻的原生态。
作者对印度女性这种逼仄的文学书写,让我们看到了印度中产阶级的无奈和生存状况,也是了解印度婚恋文化的一面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