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所欢,两性情感心理学写作者,写有情的故事,有趣的陌生人,有料的知识。
又上热搜了。
民政部公布了年的结婚数据,结婚人数首次低于万对。
并且,初婚年龄上升明显,越来越多的人在30岁之后结婚。
在另外一组统计数据中可以直观地看到:
30岁-34岁的年龄区间结婚人数,有.2万人;
35-39岁年龄区间结婚的人数,有.2万人;
40岁以上年龄区间结婚的人数,有.9万人。
这些人数加起来,占据了年结婚人数的接近一半。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结婚了?
初婚年龄上升,意味着什么?
1、婚姻越来越变成了一场“利益合作关系”“从前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的婚姻模式,在如今已经不适合了。
当下的婚恋市场,可以说是“明码标价”。
将自己的优势罗列出来,然后寻找一个最起码跟自己门当户对的人结婚,这样的组合才是当下婚恋市场的真实现状。
不仅仅是女生想要“高嫁”,男人也希望通过婚姻来改变自己的人生。
跟大家分享一个案例:
男生是某大城市里的土著,父母一辈子做生意也攒下来的一些财富。
然后,男生就自己考了个稳定的事业单位,普通职员,一个月几千块钱。
他女朋友是小城市考到大城市的女生,学历挺高,毕业后进了大厂工作,一个月收入税后差不多2万。
两个人恋爱了接近2年时间,进入了谈婚论嫁的环节。
男生父母在他刚谈恋爱那会,就给买了一套房子,价值大几百万,全款。
女生呢,就打算两个人再买一套小一点的房子,自己也出一部分首付,然后能加两个人的名字,这样也算给自己的保障。
男生父母不乐意:“我们家已经有房子了,为什么还要再买房子呢?”
女生当然也不同意,她一个月工资那么高,男生每个月就几千块钱;真结婚了,以后家里的开销肯定得她出大头。
最后两个人没谈拢,闹掰了。
这只是一个缩影,现实中还有大把类似的案例。
面临谈婚论嫁,就必须要谈到:房子,车子,彩礼,嫁妆。
两个人只靠虚无缥缈的爱情去支撑没有保障的婚姻,不现实。
年轻人更考虑利益,你有,我也不差。
如果你没有,那只想要我付出,怎么可能呢?
当婚姻的模式已经变成了“利益结合”,大家对于感情的基础就不那么在意了。
都想找个条件好的结婚,但条件好的人又有多少呢?
所以,初婚年龄上升,是必然产生的趋势。
2、婚恋市场男女比例不均衡男多女少,是大环境的真相;适龄单身男性,比单身女性多了万。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男人想要结婚,真的很难。
实际上,你会发现一种现象:
大城市的单身女生更多,因为高不成低不就的心态。
女生想要嫁给条件好,人品好,长相好,性格好的男生;但圈子里的“优质男生”就这么多,都不愿意下嫁,所以剩下来的人就越来越多。
而男生,也很难。
单身男性本身就多,竞争力大。
条件好,优势大的男生,十分抢手;剩下来的男生,在婚恋市场上的话语权太低。
即使有心恋爱结婚,也没那么容易脱单。
按照我老家小城市的单身男性数量来分析,将来只会有越来越多的男生结婚困难。
“田忌赛马”的典故大家都知道,婚恋市场就是同样的例子。
无论哪一类女生,都想嫁给上层男生,最起码也得是中等男生。
而最底层的男生,只是女生下下策的选择;除非女生年龄越来越大,实在找不到结婚对象,否则没有几个女生愿意选择最底层的男生结婚。
虽然残酷,但这就是婚恋市场的真相。
3、没钱这是男生无法结婚最主要的原因,对女生的影响比较小。
现在结个婚,成本太高了。
一个男生结婚,需要掏空家里几个人的积蓄,还可能有欠债。
最简单的例子:
结婚得有房子,得有车子,得要彩礼,还要办婚礼。
按照小城市的价格来计算:
一套房子万,一辆车子10万,彩礼10万,办婚礼10万,房子装修10万,这些是最基本的开销。
房子首付,加上其余的开销,这些就是多少钱?
也就是说,正常适龄男士结婚,家里最起码要给掏出来50-70万。
即使这个男生刚毕业工资挺高,但他能有多少积蓄呢?
经济条件,是阻碍人群结婚最主要的因素。
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讲:
那些家里有钱,条件好的人,根本就不那么担心婚姻问题。
他们想要结婚,随时都能找到一个条件不差的人结婚。
只不过,他们有钱,有时间,还年轻,父母比自己过得更好,那他们为什么选择结婚呢?
30岁之前结婚的人,在未来会越来越少。
一方面是婚恋观的转变,另一方面就是经济基础的因素。
不是年轻人不愿意结婚了,也不是他们想30岁之后结婚,而是身不由己。
又有谁,考虑过当下年轻人的压力和感受呢?
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初婚年龄上升,结婚人数下降这件事?
(文章配图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