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错了,停下和思考,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在恋爱和婚姻这件事上,许多人从一开始的方向就不对,但却很少有人能发现。但凡发现者,大多也都没了再选择的条件。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人觉得“爱很难”的主要原因!
没对象的人,觉得恋爱好难;结了婚的人,觉得相处好难;离了婚的人,甚至这辈子都不想再婚……感情的道路,之所以举步艰难,是因为你受到了“从众心理”的影响!
从众心理,指个人受到外界的影响,导致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等表现出符合多数人思想、行为”的情况。是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状况,是对自己的能力不自信的内在行为的一种外在表现!
当我们面对陌生的环境,会选择参照别人的行为行事;当我们对某一个人或群体极其崇拜,会模仿他的生活习惯、行事方法;当我们对自己所做的事情缺乏自信,会向专业的人请教;当我们对自己的想法有疑虑,会从别人的口中得到肯定……这就是“从众行为表现”!
从众行为一般分为三个表现形式:1、心服口服(表面接受、内心服从);2、口服心不服(出于无奈、表面服从、内心抗拒);3、完全“随大流”(不存在服不服的问题,有样学样、随波逐流)。一个人的见识、经验、能力、认知水平,决定他是否是“易从众人群”。
人的成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也决定了,从众现象是一定存在的:少数服从多数、非专业人士信任专业人士、后辈请教前辈等都不可避免。社会和资本也直接或间接导致了从众现象的存在,例如:强权压迫、心理诱导。
为什么说“许多人在感情的问题上,从一开始就错了”?通过大数据可以发现:“人品好、有主见、懂责任、有担当、聪明、成熟、智慧、顾家、心疼人……”这是许多人的“择偶标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默契”?
或许,这所谓的“默契”,大概就是有一群人,以“过来人、有经验”之类的话语,不断在你我耳边叨叨,让你我相信只有“人品好、懂责任、有担当、心疼人……”,和这样的人在一起,婚姻才会长久、感情才会和谐。
如今,几乎所有人都在找一个“优质”的伴侣,谈婚论嫁的标准也在不断提升,但所有人都忽略了一件事:伴侣之所以优质,是因为他刻意如此表现。
仔细想想:
即使对方懂得怎么去爱,为什么爱的人一定会是你?
爱你的人才会心甘情愿为你着想,才会不断地提升自己、才会让你和周围的人感觉到他的优质;不爱你的人,即使懂爱,也不一定会把爱放在你身上。这个认识很重要!
渴望通过找一个优质的伴侣,以更好的维护感情和婚姻。这本身就是件错误的事(本末倒置)!
只有你们彼此相爱,你想要的呵护和付出才会慢慢显现(即使他不懂爱,也会学着去爱你;不够优质也会提升自己)。这才是婚姻长久的关键!
婚恋难、相处难,如何“破局”?一、为什么“在校生比社会工作者更容易恋爱”?恋爱发生最频繁的时间,大多是在16到20岁之间,当然,往前两年、往后两年的恋爱率还是很高的。
这段时间也是在校学习的黄金时间,但不论学校和家长如何禁止,那些被长辈称之为“早恋”的感情,依旧屡禁不止,为什么会这样?
为什么当时恋爱的许多人最终还是很难走入婚姻的殿堂?为什么出社会以后,恋爱发生的几率却骤然减少?为什么工作以后,甚至对爱情失去了信心也不再抱有希望?
人越长大,越是容易受到“大众思维”的影响,越是容易忘了自己!
上学时,大多数学生的心思都在学业上,充其量就是再玩玩游戏、做一做自己兴趣爱好之类的运动(球类、棋类等)。每当荷尔蒙作用,他们也没有太多的想法,只是跟着自己的感觉走:爱就是爱,不爱就是不爱,不会想太多。如果不是被禁止(早恋),甚至他们都不会刻意掩饰。但到了某个年龄之后,这样的纯粹就消失了!
1、男孩子,大致会被家里天天说教:要找个乖巧、懂事、听话的妻子,要能理解和支持你的事业、要顾家不要有小脾气、要爱你不要水性杨花……
2、女孩子,大致会被家里天天提醒:要找个有理想、有担当的男人,要爱你、忍你、呵护你,要有赚钱养家的本事、要懂得为人夫、为人父的责任……
不是说到了某个年龄以后,需要处理的事情多了,没有了支撑感情的时间;也不是说到了某个年龄以后,我们经历多了、懂得多了,所以更加谨言慎行,对感情不会轻易表达。说白了:其实是“人越长大,越恐惧”!而恐惧和不自信,必然会使你“想太多”,你的许多想法自然而然也会向着大众靠拢(从众)。
二、社会和资本,是如何诱导你一步步失去自己?很多时候,你不是不行、也不是不会:你只是担心自己不行、害怕自己做不好,所以你才会去学着别人的模样做人做事;才会去听取别人的话语,渴望得到对方的肯定;才会对专业人士莫名的崇拜;才会对权威的力量深信不疑。
其实,你从来都不确定别人做的就一定是对的,你也不敢肯定权威说的就一定正确。你只是不知道怎么办,因为你不自信、因为你恐惧、你担心、害怕。所以,你只能跟着大众的脚步,亦步亦趋:随着他们的喜而喜,随着他们的忧而忧……
《乌合之众》中说道:群体的行为具有蒙蔽性,当你身处当中,你就很难判断对错,只会被淹没在群体的行为之中。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做自己”,很多人会觉得很难。
生活处处都在暗示和影响着我们的行为,资本家也在不断的诱导:要实现(资本)剥削,他们就必须先把你归入群众之中,而后利用“群体的力量”蒙蔽你的思想,让你失去自我。
就像感情这件事:“只要彼此有爱,就能生出长久的情”。讲究的是“遵从本心、彼此喜欢”!这其实是个很简单的道理,但是社会也好、资本家也罢,他们会不断地告诉你“只有对方优秀,感情才会长久”。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只有鼓吹“先优秀,后有情,而后长情”,才能销售他们的产品,例如:奢饰品、装饰品、培训书籍、学术类相关产品等。
他们迫切掏空你的钱包:于是不断为你洗脑。而后你才会利用他们的产品包装自己,营造出一副优秀的成功模样,并渴望这幅模样的自己,能求得完美且长久的爱情。
三、找一个优秀的人谈婚论嫁,有没有必要?我们并不否认一个人优秀,会提高求爱的成功率,但爱和长久从来不是一回事。优秀是优秀、爱是爱、长久是长久!
1、优秀的人,可以爱你,也可以爱别人(感情中你不具备唯一性);
2、爱你的人,可以为了你而变得优秀,也可以为了你使感情长久(感情中,你是唯一的,一切改变是在“和你在一起”的基础上)。
好的感情,从来都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而不是从一开始就拥有的:你永远不会知道,如今出现在你眼前的幸福,他们曾有过多少的质疑和争吵;你也永远不会知道,在难过时,他们都是忍着怎样的心酸与痛楚安慰对方……长年累月,才有了如今幸福的模样。
你见到的,要么是别人的刻意表现,要么是对方事后的温柔。哪有什么一帆风顺?不过都是一起走过了崎岖坎坷罢了!
与其找一个条件特别好的对象,而后谈婚论嫁,真心不如找一个足够爱你的人,而后携手向前;与其羡慕别人家的爱情总是美满且幸福,真心不如自己培养一段这样的感情!
有人说,幸福的标准是“有”:有车有房、有权有钱。其实不然!
个人认为,幸福的标准应该是“无”:无忧无虑、无病无灾、无欲无求!
恋爱也好、婚姻也罢,当所有人的标准都一样,就必然会成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竞争过程中的挫折、失落也一定无可避免。
当你遵从内心,那么你必然会成为一个开创者。那时的你,竞争一定不会太多,遇见的也都是深情。因为所有选择,都是独一无二的你,认真品位、深刻感受之后的结果!
真正懂你的、能满足你的,永远只有你自己,而不是大众,你也不必随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