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恋心理
婚恋心理

您现在的位置: 婚恋心理问题_婚恋心理解析 > 婚恋心理讲解 > 中国文化与中国人心理探索及意义

中国文化与中国人心理探索及意义

发布时间:2016-10-24 22:40:56   点击数:

来源:中国心理健康管理网

在展开详细讨论之前,有两个问题需要回答:第一个问题是:如何研究中国人的文化和心理?有趣的是,对中国人性格的讨论,一直存在很多互相矛盾之处。有的人说中国人的性格是中庸,有的人说是创新,有的人说是保守。这些人往往通过历史上一个名言,一个哲学家观点,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来印证自己的观点。问题是,如何验证这些说法正确与否?心理学家觉得,这些讨论的个人意味太重,历史故事太多,科学逻辑的分析太少。这次讲座希望用科学的方法探索中国文化与中国人的心理。

另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要做跨文化比较?为什么要在全球视角之下分析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心理?有句话叫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法国人托克维尔所著《美国的民主》(DemocracyinAmerica)是公认的对美国文化、对美国人的心理最精辟的观察和分析。为什么他能做到比美国人观察自己更加准确?据托克维尔自述,是时时刻刻都把美国和法国进行对比。如果需要对中国人的心理和文化做精辟的分析,可能要跳出中国人的身份,在全球范围之内比较中国人和其他国家人的差别。只有通过一面镜子,人才能知道自己的模样。

认识这一点可以通过一个实验,叫做自由联想,就是我给大家说一个词,你马上告诉我你头脑里面出现的东西。我说“我们”,你可能联想到的是“同学”;说到“听课”,你可能联想到“挤得要死”。如果我说“他们”,你可能联想到是“清华大学”。我们进行文化分析和反省时,下意识里的自由联想是不同的,自由联想其实是不自由的。这就是我们要做跨文化的研究原因——超脱自我的局限,超脱文化的局限。

文化心理学的定义

文化的定义在中国和西方存在差别。在西方,文化就是“栽培”(culture),很长时间以来西方将文化定义为一种教育的方式。但是到了18世纪以后,这个概念逐渐变化,其描述对象从外在的行为变成了对内在的、人的精神意识的描述。简而言之,西方人认为在物质生活以外的所有一切,是一种文化的存在。相对而言,中国还保留着类似西方早期的思想。我们谈及的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带有外在物化的含义。在中国,最早谈及文化的是汉代的刘向,而他所说的“文化”是指文字和教化。联想一下中国的地理,凡是以“化”为名的地方,比如说湖南的怀化,浙江的奉化,都是比较偏远的地方,也是古人所说的化外之地。因为是化外所以要文化一下,即把文化作为统治的手段来改造教育那些不是中原地区的人。心理学家认为,主观文化是最有意思的文化,而客观的文化只是主观文化的外在载体。比如说圆明园兽首的意义就在于代表了中国的百年羞耻,如果它不承担着民族感情,就没有那么重要了。

心理学是自然科学,也是数量科学,跟经济学一样需要定量分析。

很多年以来,心理学家不知道该怎么研究文化,后来才逐渐发现可以找到一些客观的指标来定义文化。方法之一是通过语言研究文化。研究者发现,不同文化下说不同语言的人的心理活动是有差异的。一个很有名的例子是,哈佛大学心理学家的一项研究发现,英语有很多方式表达虚拟语气,而中文没有这些表达方式。哈佛大学这位教授指出,由于中文没有虚拟假设的帮助,中国人进行一项心理学的任务会有困难,这个任务叫“反事实思维”。例如,“如果所有圆都很大,这个三角形若是个圆会大吗?”这个问题很难回答。我们被自己的语言限制了。这个结论是否正确目前还没有定论,仍有很多人研究到底中国人的反事实思维有什么特性。

心理学研究文化的第二种方法是把文化作为一种观念。

最有名的一个例子就是对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比较研究。个人主义是公认的西方文化的精髓,它强调个人的独立、个人的意志、个人的追求,将人生的最高目标定义为自我的实现。与之相反的一种观念叫做集体主义。集体主义并不等同于无私,也不等同于社会主义,而是说在某种程度上个人的行为是由集体的目标来决定的。这个集体的目标可能是家庭、社会、朋友,总而言之集体主义强调的不是个人。集体主义强调社会规范和责任、强调共同的信仰、强调一致性、强调合作、强调某种程度上牺牲自我的利益。美国的大众文化特别强调个人主义的精神,例如麦当劳的广告叫做“我就喜欢他”(Iamlovingit),我不管你有多少人喜欢,我喜欢就行。而我们中国的餐饮广告肯定得说“大家”都吃我的菜。从这个角度,很容易看到中国人的文化跟美国文化是不太一样的。心理学家做过一个研究,给不同文化的人看鱼的互动,然后让他们回答一下这个鱼干什么,为什么这么做。我们发现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对我们的判断其实有很大的影响。比如说在一种情况下,一条鱼领先,鱼群紧随其后,问被试者觉得领先的鱼是高兴还是不高兴?我们在中国做的研究,大概有75%以上的人认为这条鱼很高兴,因为大家都来了,有伴了。我们在美国做出的结果则正好相反,75%的美国人认为鱼不高兴,因为我本来一个人挺自在了,你们怎么都来了。

心理学对文化的第三种定义是把文化定义为一种自我概念。

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所有心理活动都是以自我为参照中心的。在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题就是“我是谁”的时候,中国人和西方人的反应是不同的。我们随便找几个同学回答一下,用五句话向我介绍你是谁。(同学:我是公司的员工,我是爸爸妈妈的女儿,我是一个人,我是一个单身女人,我是一个爱学习的人。)刚才这个同学的回答完全符合文化心理学的分析,即中国人对自我的定义是基于公共自我和集体自我给出的。我是人,在座的都是人;我是女人,一半在座的是女同胞;我是单身女人,这个群体在北京地区就是几十万,不是一个小数字;我爱学习好像也不具体,很多人都爱学习。自我在那儿?没有。心理学的研究发现,中国人都是以集体的自我,以一个社会的概念来定义自我。反之,西方人在回答“我是谁”时试图寻找自己与他人不同的地方:我很漂亮,我有一个什么东西,等等。自我概念的差别会导致人行为的差别,即选择追求与他人一致的目标还是不一致的目标。

第四个定义,也是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最有意义的定义,就是把文化作为认知的风格加以对待。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方式是不同的,尤其是如何追求真理、如何发现事实的方式是不同的,这就是文化的心理维度。

近年来文化心理学的几个经典研究

最近MIT几个心理学家做了一个有意思的测验。在左边给出一个框,框内有一根线,右边给出一个稍大的框,让你画一条跟那根线一样的线,你画多长?有两种画法,第一种画法是参照那个框和线的比例画一条同样比例的线,这叫相对判断;另外一种是画一条绝对长度相同的线,这叫绝对判断。心理学家通过核磁扫描的方法确定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作哪种判断更容易。结果发现,亚洲人相比美国人更易于作相对判断。这说明我们在思考时更容易参考背景信息。

文化会影响我们的判断和直觉。康德说人类理性判断其实有两种,一种是分析性的判断,也就是寻找事物逻辑的一致性;另一种是综合性的判断,也就是判断事物之间相似的程度。心理学家研究这个问题的方法是给你看两张图,第一张是鸡,第二张是草。你认为牛应该是和草在一起还是应该和鸡在一起?我们中国人喜欢第二种分类,而美国人喜欢第一种分类。事实上,第一种分类是按本质分类,第二种分类是按关系分类。这个结果令美国人非常震惊,因为西方人认为根据本质归类是高级归类,根据关系归类是低级归类。然而这是有问题的,从人类进化的角度来讲按关系分类也许是更有生存意义的归类。比如说需要把妈妈、婴儿车和小轿车分成两类时,如果把婴儿车和小轿车归为一类,说他们都是交通工具,那孩子怎么办?文化对归类方式的影响反映在很多方面,例如中国人特别擅长比喻。例如“天日二日,人无二君”,中国人觉得这句话说理很恰当,而美国人认为这两句话之间不存在关系。中国人以美国人当年杀了很多印第安人的例子指责美国人没有资格批评中国人的人权状况,在美国人看来是没有道理的。这是因为美国人不认同中国人思维中的类比关系。

再比方我们来看这个图,请这位同学报告你刚才看到了什么?(同学:青蛙、鱼、水草、气泡。)这是很有趣的现象,中国人老说周围的东西有青蛙,有水草,有气泡,但不会明确地说有三条大鱼。然而,美国人一开始就说这幅图里有三条大鱼,然后再看旁边有什么东西。最有意思的是,就是通过追踪眼球的移动来发现







































白癜风治疗去哪里
北京白癜风哪里治疗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lusso-milano.com/hljj/14013.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