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么才是“不将就”?
作者
大将军郭
来源
我们心里都有病(ID:staynormal)
点击收听动人音乐
如果你问一个人为什么至今单身,十有八九会有听到这样的回答“我不想将就”。这个答案没毛病,无论是伴侣还是工作,谁也不想让自己处在“将就”的状态里为难自己。我自己也曾写过,我们这么努力认真的成为自己,不是为了找个人将就着过一辈子。至今我也仍然在坚持“不将就”,但放下那种倔强对抗的情绪之后,我其实在思忖一个更细致具体的问题:到底什么才是“不将就”??1?
我相亲过10个男生全都不如人意恰好前几天收到读者的微博私信,她跟我诉说自己崎岖的相亲经历,一年时间里,认识了近10个男生,但没有一个让她愿意再继续接触。
女孩的妈妈恼她太挑剔,跟她说“差不多得了”,而她跟我说,她不想将就,这有错吗?
当然没错,但我忽然好奇,这近10个男生,都哪里达不到她的标准?
女孩跟我如数家珍,有的身高只比她高3cm她觉得不般配;有的工作需要经常出差,她担心以后没有太多相处机会;还有一个因为相亲迟到了,她觉得对方不够认真怠慢了她。
讲到最后一个,姑娘表示可惜。
因为那个男生真的很不错,各方面都是她的理想型。
但是聊到兴趣爱好的时候,男生表示自己比较宅,就是偶尔打球,打游戏更多一些,女孩当机立断不合适,因为她不想要不上进的另一半。
但是,因为某一点或某几点不符合自己理想化的择偶标准,就是在“将就”吗?
?2?
你的爱情观,是成长型还是宿命型?真正决定我们是不是“将就”的,不是对方是什么样的人,而是你怎么看待爱情这件事。
怎么看待爱情,跟我们对关系的内隐认知有关。
心理学家Knee提出了经典的“关系内隐理论”,他将人们的婚恋观划分为两种类型:宿命型和成长型。
宿命型的人类似于向我提问的女孩,她对爱情有浪漫幻想,也以此制定出自己的一套鉴别标准,认为一定会有一个人符合自己对于另一半的理想化预期,找到了这样的人,就能完美的相爱。
那些达不到标准的人,是不会让她产生爱意、也不适合在一起的。
而成长型的人认为,自己的另一半可能并没有一个“固定形象”或是“刻板标准”,两个人可以一起努力经营关系、一起成长,爱情是可以培养,在相处中产生的。
?3?
偶像剧培养我们宿命型
但现实应该是成长型
其实很多人都是有“宿命型”的思路。
比如对方有一点照顾不周、不符预期,就会联想到“他可能不是对的人”、“他不爱我了”、“他很渣”;
他们解决问题的逻辑也是宿命型的——因为对方不够好,所以注定要终止关系。
成长型爱情观的人,更擅长驾驭关系。
他们不会轻易因为一个特点一个动作否定一个人。
在相处中,他们的心态更开放,会把自己以前没了解到的对方特质当做一种关系深入的标志。
毕竟只有当你跟一个人感情越来越好,才有机会看到对方不同的侧面。
具有成长型爱情观的人思考问题的逻辑也是成长向的。
他们会思考,如果对方这样做让我不舒服,一定是他的问题吗?
这其中是不是也有我过于主观的判断?
以及,我们能一起做什么去解决这个问题,一起让关系变得更好。
-TheEnd-作者简介:大将军郭,北师大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韩寒人气作者。8年心理咨询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