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圆桌
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甄别与干预系列培训
神经发育障碍包括多动症、抽动症、孤独症、精神发育迟滞、早发性精神分裂症等,其症状的发生发展与神经发育有关,始于先天,但是如果教育不当,会加剧孩子的情绪行为症状、甚至进一步影响智能发育。
近年来,普通学校内发现神经发育障碍的学生呈现增长趋势,也给学校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
身边的案例
某年级小朋友平时会要把饭袋,笔袋里的东西拿出来一样样理好放回去。这样理几遍,写字也是写了擦擦了写,说是不满意,情绪非常不稳定,不愿意和别的同学交往。班主任看见最近小朋友脖子有点一抽一抽,家长不认为存在问题,觉得是孩子性格敏感。
一年级刚入学的新生,据说被诊断为ADHD+轻度自闭,上课时经常离开座位,撕纸,不听老师的话。任课老师是一位刚毕业的新老师,看着该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一方面很生气,另一方面又很挫败,觉得是自己课堂管理水平不足导致的。所以想了很多办法去盯着这个孩子,结果适得其反:老师越是盯着他、提醒他,他情绪越激动,甚至还会大喊大叫、扔东西,导致全班同学都受到影响。
某家长分享,孩子比较显著的问题是惧怕上学,拒绝和老师沟通,不服管教,过程中会遇到学习问题、情绪问题,反反复复。去医院检查之后被诊断为注意力缺陷。之后家长接纳孩子的特殊情况,每天坚持带孩子运动,也比较宽容,但家长觉得在孩子的班主任和任课老师那里很为难。孩子成绩不好,老师很着急,家长说孩子有注意力问题、请老师放宽要求,但是老师说说家长找借口,说孩子很聪明,让家长不要放宽要求。因为学校压力得不到缓解,临近期中考试,孩子爆发了考试焦虑,紧张冒汗,考前睡不踏实,做作业发呆,情绪暴躁。
主持人
今天下午的培训,各位老师收获最大的一二点是什么?这让你想到了什么?
支持性环境的构建
教给老师一些关于ADHD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学校的新教师培训中,我就和老师们专门分享这个部分,我的分享题目就是《面对注意不良学生——了解、理解、帮助》。先了解知识,再理解学生,最后才是提供有限的帮助。
每位老师都应该了解一些儿童神经发育障碍的相关知识,这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孩子的困难——不是他们主观上的不愿意/不配合,也不是因为家长教养不利/老师教育无能,而是因为孩子生理上的特殊客观原因无法做到,这可以让老师多一点接纳和放松。另外,神经发育相关障碍的孩子应该被纳入特殊教育的范畴的,如果学校除心理老师外另外配备特殊教育老师,可能支持性环境的建设会更有力一点。
学校心理辅导真的需要打破界限,要与医学意义的心理治疗架起桥梁来,要互通对话,协助,成为帮助学生的给力双翼。医生“进”校园,用专业的知识科普培训我们心理教师,让我们能更专业,也更有底气去工作;同时心理教师也有了依靠,感觉自己“搞不定”的孩子也能有专业的指导和引领,让自己不至于束手无措,能更有办法去指导陪伴孩子慢慢成长。
作为心理老师除了多关心这些孩子,可能更重要的是给予家长一些帮助,既要帮助家长看到和理解孩子的困难,也要看到家长的困难,给予温柔而坚定的专业知识普及及建议。而对于这些孩子的成长来说,改变是一部分,接纳和陪伴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面对ADHD,很多家长都是陌生的,不熟悉的,在许多人眼中,注意力不集中和多动症都是孩子自发的有意识的行为,所以他们责骂批评孩子,但实则不然。作为学校心理老师,我们要和家长任课老师普及这个知识的同时,因为家长也会照顾到孩子的自尊心,不愿意提起这个“敏感话题”,我们也要学会共情,提出一些适当合理的建议,斟酌言辞,举出一些事例去加以说明,去帮助、去关怀。
多动症儿童的家庭教育指导
对多动症用药效果不好的孩子,有氧运动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运动比不动要好。父母还可以做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每天给予特殊时段的练习,每天哪怕就10分钟,投资亲子关系的银行。
??鼓励的技巧:做得好的地方多表扬,要具体客观。做得不好的要淡化,不要上纲上线,贴坏标签。
??对年龄较小的孩子可使用代币法,和孩子探讨个性化的奖励方案,培养延迟满足的能力。
??简单、清晰、正向的有效指令,当孩子做到时表扬他的服从性。
??必要时,父母和孩子都可以使用“冷板凳”技术,让冲动行为停下来。
??要为患儿家庭科普疾病知识,理解ADHD的实质,避免因“孩子存心和自己过不去”的错误归因而过多责备孩子或对孩子输出负面情绪。
??让家长意识到,面对患ADHD孩子的一些行为问题,有时视而不见也是一种合理的策略,无需事事苛责,锱铢必较,这样也能让家长自己放下一些包袱。
??让家长客观的认识到ADHD的自然预后与药物干预的有效率,正视并接纳孩子在今后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从而意识到从现在开始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