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此刻孤单
不妨抬头看看月亮
戳上方绿标听北辰朗读音频
文
李月亮
那天听一位长者提到80后,言谈间颇有些轻蔑:那些80后小孩……
我立刻想起十几年前,80后代表人物韩寒和一些老作家打嘴仗。有老作家评论他“也就是十七八岁嘛,又没读多少书,知道的也就是中学校园那点事……”韩寒笑答“叔叔,我24了,退学7年了。”
现在,韩寒都36了。
而80后最小的已经28岁,最大的37了。
哪里还是小孩。
所以,当年贴在80后身上的标签:轻狂,自我,离经叛道,垮掉的一代……也早就时过境迁。
张泉灵有次说:
我周围很多80后,真心觉得他们不容易。他们不太靠得上父母,他们的父母是一样不容易的50后,可能还赶上了下岗。80后大多独子,奋斗在异乡,上大学赶上扩招,看着上学容易,可是出来大学生不值钱了。没赶上买房的好时候,不说了,都是泪……基本都独子,上面4个老人,还要鼓励他们生二胎。他们正是当下的中坚。我每次希望他们全情投入工作时,都先想着他们的不容易。
没错,今天的80后,其实是这样的:
1
老大不小了
奔四的年纪,意味着大部分80后都已成家立业,二胎绕膝的也不在少数。
隔壁班的女孩早已淡出视野,心里装的更多的是孩子的幼儿园或者奶粉钱。
青春不知何时散了场,不觉间,那个长不大的少年,已是微微谢顶穿着秋裤怀抱保温杯的准大叔,“人到中年”的感觉不时袭上心头。
80后作家张悦然说:这代人是不是变得太快了,好像青春结束得太早了一点,一下子就进入了一种很委顿的中年状态里面。正是在这样快速的消失当中,我们这一代人需要停下来审视自己。
“委顿”这个词稍微有点严重,但青春结束是事实。而随青春一起快速消失的是什么?
是幻想力。大体看清了世界的面貌,现实一桩桩来到眼前,之前的想象也就无处安身,越往后,留给幻想的空间越少了。
是豪情。经的事儿多了,对自己的了解也就多了,渐渐看到了自己能力的边际,不再觉得有个杠杆就能跟地球抗衡。当年唱“壮志在我胸”的豪情,被现实一巴掌接着一巴掌地打回原形。
是幼稚。以前谈恋爱要找忧郁深沉的,现在觉得还是阳光点好。以前觉得全世界都该围着自己转,现在基本摆正位置了。以前无条件地信任别人对别人好,现在不会了。
总之,很多关于孩子的特质都不见了。
有些人是把那个孩子藏了起来,有些人,是彻底丢掉了。
2
成了单位的主力军和家里的主心骨
单位里的90后资历尚浅,60后70后大多已是领导,专心指引方向开疆辟土。
扛着大梁冲在攻坚一线的,多是80后。
家里也一样。
大部分80后没有兄弟姐妹。小时候独得恩宠,长大了就得独担责任。
父母日渐虚弱,孩子嗷嗷待哺,但凡需要点能力智力、社会资源的事,都得你来。
真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境地,才知道啥叫上有老下有小。
本来还稀里马虎着,忽然有一天老妈生病住院,孩子在幼儿园等着接,爱人又开会走不开,心急火燎中,一下就明白了原来这个家是扛在自己肩上的,全家人都眼巴巴地指望你。
所以不敢生病,不敢造次,不敢冲动,不敢懈怠……只能健康阳光正能量地往前奔。
因为你不能有差错,否则一家老小跟着倒霉。
3
被房所困
年房价开始涨的时候,70后有大约一半已经结婚,有人提前买了房,有人还赶上了单位福利分房。
房价真正困住的,是80后。因为在年,他们最大的也就20岁,未到婚龄,自然不考虑婚房,而到他们开始工作,早就没了福利分房这回事。
等他们想安个小家时,房价已经让人望尘莫及。
莫及也得及,否则过不了丈母娘那一关。
于是东拆西借凑了首付,背上二三十年的贷款,开始月供。
刚开始都不敢细算。一个月的工资送到银行,一大半都是利息,想想就撕心裂肺。
于是开源节流玩命攒钱,攒一笔提前还一笔,每次还完都如释重负。
现在部分老点的80后已经摘掉房奴的帽子。但房子是80后心中永恒的G点:买了吗?要换吗?升值了吗?可以投资吗?贷款利率降了吗……随便一点信息都能吸引他们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