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恋心理
婚恋心理

您现在的位置: 婚恋心理问题_婚恋心理解析 > 婚恋心理问题 > 让你豁然开朗认识自己的6本心理学专著

让你豁然开朗认识自己的6本心理学专著

发布时间:2021-2-20 12:02:26   点击数:
儿童白癜风怎么治疗 http://pf.39.net/xwdt/181221/6731900.html

文/柯锦川子

读研的三年,我看了不少的哲学和心理学书,后来学习心理咨询,也陆陆续续看了一些心理学专著。很多人感觉心理学玄而神秘,也有人认为心理学好像可以洞悉一切,其实都没有这么夸张。

在给大家推荐的书中,我都会很认真地写下对它们的评价,不是随便说说,而是真的认真读过,并且对我产生过积极的影响。

很多时候,心理学就像一片治愈的药丸,让你懂他人也懂自己。知道自己不完美,但也知道要慢慢完善自己;知道他人不完美,会包容和理解他人。它能使帮助你更好地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能你让你更懂自己,成为越来越好的人。

看过很多关于心理学的书,也了解心理学的各大学派,学习心理最好还是看心理学的专著书。

在这里我主要推荐的是那些感动过我的书,我喜欢的心理学家和他们的思想。在无数个脆弱的日子里,在不理解的世界里,在迷茫不知所措的时候,他们都在默默地告诉我该怎么做。

希望你也能早点读到属于你的经典之书,没有人指导的时候,早点遇见好书,遇见豁然开朗的自己,我们的人生会不会比现在更好?

《爱的艺术》Theartofloving

[美]艾?弗罗姆

豆瓣:8.8分

爱的艺术

弗洛姆是著名的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家、哲学家,他一生写过很多书,每一本书都很好看。而我最喜欢他的这本《爱的艺术》。这是一本小而精的书,不是很厚,很好读懂,关于爱,每个人都应该读读。

没读它之前,你并不懂爱;读了它之后,你才知道原来爱并不只是随便说说,爱不是每个人都拥有,也不是每个人都懂爱。爱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能力。

我们都知道,没有爱,就没有人类的生存。但是“大多数人把爱只是简单地看成被爱的问题,而不是看成爱人及自己有无爱人的能力的问题”。

爱的能力也有成熟与幼稚之分。你看,我们看到和感受到的恋爱里,是不是经常会觉得对方很幼稚,自我化很严重,不会替他人着想。这样的关爱,索取得多,而付出得少。

弗罗姆说,爱人甚至比被人爱更重要。

爱不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爱应该是一种行动,是人的力量的实践。爱,主要的行动方式是给予,并不是接纳。被人爱,是苦等着他人给予爱,一旦没有获得爱,内心就会很空虚孤独;而爱人,能产生力量,散播热量,软弱无能是难于产生爱的。

关于“爱”与“被爱”的诠释,弗罗姆有一句非常出名的话,常出现在网络上。他说:

“不成熟的爱是: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成熟的爱是: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人。”

第一次看的是这本小书。

在本书中,他将我们常常提到的“爱”看成是一种艺术,而想要成为这门艺术中的大师的话,就必须实践自己爱的能力,必须实践约束感、专注感以及忍耐性。

爱的范围没有那么狭隘,爱情中的爱,只是爱的一小部分。

他也在书中,分别阐述了爱的对象,比如博爱、母爱、性爱、自爱等。我们除了要学会爱人,也要学会爱自己。一切有能力爱别人的人,必定也爱自己。

他指出,真正的爱是内在创造力的表现,包括关怀、尊重、责任心等因素。

而我刚好十分喜欢“创造”这个概念,爱是内在创造力的表现,爱是行动的表达。不管我们面对的是家人、爱人还是友人,都应该积极地发挥自己爱的能力,透过成熟的爱和行动,去表达对他们的关爱。

在爱的这门艺术里,希望我们能早点懂得什么是爱,什么才是真正的爱,希望我们能早日能在这门艺术里成为一个大师,而不是爱无能。

《幸福之路》

[英]伯特兰?罗素,傅雷译

豆瓣:8.9分

《幸福之路》

当我们都处于焦躁的状态,感觉总是有许多事没有做,或是苦于自己的处境,羡慕他人的光彩,却压根没有生活在那个当下,感受罗素说的“活着就是幸福”,多开阔明朗的心境,多令人羡慕。

罗素的名字在哲学史上,也是大名鼎鼎,他是20世纪最杰出的哲学家之一,同时又是著名的数学家、散文家和社会活动家,各个领域都有研究的成果,真所谓“世纪的智者”。

爱因斯坦说过:“阅读罗素的作品,是我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之一”。在没看这本书之前,就开始期待读他的书了。

他的这本书没有很复杂,不像他写的《西方哲学史》那么深奥,很多是一些智慧的感悟,但这些感悟能看出他对生活的热爱。在序言里面,罗素就希望他的这本书,能够使那些遭受不幸而并未享受幸福的众多男女能够诊断出自己的症状,并摆脱它的方法,并且能够通过适当的努力变得幸福。

记得有位朋友和我说过,他自从看了这本书之后,心境都变开阔多了。看他的书,真的就像一位高尚的灵魂谈话。

在本书当中,他讨论了“不幸之源”,到底什么才是不幸福的原因?要想拥有真正的快乐,就必需了解自己不幸福的原因是什么。

他对不幸的根源主要归纳为:竞争、厌烦与兴奋、疲劳、忌妒与舆论恐惧症等。而且他就每一个不幸的根源都有具体的阐述,相信总有一点写进了你的心里。

不幸之源探讨完之后,他又帮我们打开一扇门,探讨幸福的源泉是什么。关于幸福之源,他分别写了几个章节:热情、爱、家庭、工作、努力和放弃等,这都是他要分析的。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能将生活中这些事情处理得好的话,那么这些都有可能成为我们幸福的源泉。

读这本书时,可以读到什么的金句,也可以读到很多的领悟。所以我将它们抄写在笔记本上,每当不开心时,快速让自己的心情平静下来,找到解决的办法,好好与内心相处。

“幸福不像成熟的果子,仅仅靠着幸福环境的作用就能掉进你的嘴里。”

我想,幸福真的不是一种恩赐,而是一种智慧,在通往幸福的路上,希望你能早日掌握幸福的秘诀。

《自卑与超越》

[奥]阿德勒

豆瓣:8.4分

《自卑与超越》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是与弗洛伊德齐名的心理学大师,他是个体心理学派的创始人。

我最喜欢他说的一句话:“人不为事物所惑,而是被我们自己对事物的想法所惑”,这句话解决了我很多的疑惑。

我们很多人都苦于内心的自卑,不知道该怎么办,也小心翼翼地想要隐藏。

在他看来,自卑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于身体的缺陷、骄纵等引起的自卑,这使人消极生活,甚至发生精神异常;但自卑还有另外一个特点,它也有可能使人发愤图强,认真努力,以补偿自己的弱点。

每人或多或少都有自卑感,那么如何正确地看待自卑?

阿德勒说:

“最重要的是减少病人的自卑感,使其充满自信。但自卑感不会完全被根除,而事实上,它也有积极的一面。所以我们也不愿完全根除它,因为自卑感可以作为建构某些事物的基础。”

拥有“自卑情结”的人,对他们而言,所有的困难都变成了“人生坎坷”的感觉,出于悲观的个人哲学,他们很容易走进人生的阴暗而。如果一个人遇到事情总是抱以悲观的态度,那就很难战胜人生中的困境了。

因此,虽然我都都有自卑感,但更要知道如何超越这种自卑感,使自己得到更大的价值,这是十分必要的。

逃避自卑都毫无用处,勇敢地去接受它,才可以看到自卑的来源,才可以试图去超载它。具体想怎么超越自己呢,去翻开这本书吧。

《论人的成长》

[美]卡尔?罗杰斯

豆瓣:8.8分

《论人的成长》

卡尔?罗杰斯是一位杰出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他注重人的自我发展和人格的发展,强调人具备自我调整以恢复心理健康的能力。

我很喜欢读人本主义心理家的著作,例如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他们都非常重视人的自我发展。在罗杰斯看来,人有一种努力去实现的倾向,这种倾向一定程度上源于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不一致,而这种不一致也是焦虑的来源。

喜欢看罗杰斯的书,喜欢读他的思想,不仅是因为他的思想深入人心,有时还会因为他的几句读起来令人愉悦的话,比如他说:“生命的过程就是做自己、成为自己的过程。”

“美好人生是一个过程,而非一种存在的状态;它是一个方向,而非一个目的地。构成美好人生的方向,乃当人有心理上的自由可以迈向任何方向之时,他的整个身心所选择者。”

在本书中,罗杰斯在回顾了自己个人经历的同时,也提出了个人成长的方法和途径。也许,你也会读起来向我一样,获得了很多的启发。而能够带给你启发的,就是一本好书。

《活出生命的意义》

[美]维克多?弗兰克尔

豆瓣:8.6分

《活出生命的意义》

因为实在是喜爱这本书,所以之前就为这本书写过专门的书评。如果只让我推荐一本心理学专著给你的话,我想推荐这一本,这也是一本可以使你豁然开朗的书。

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他创立了“意义疗法”,被称之为继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之后的维也纳第三心理治疗学派。

为什么力荐这本书呢?

因为他本身就被称为20世纪的一个奇迹,他用他的生命历程告诉着你,什么是绝境里的希望,生命的意义该是什么。他的研究对象是自己曾经所受的苦难,对苦难有着深层的思考,对生命意义有着深刻的认识。

二战时期,身为犹太人的他没有逃脱纳粹的追捕,他被关押到乱世奥斯集中营,那个毫无生还的地方,失去了所有的亲人,他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在这本书中,没有那么多枯燥的理论,有的是一位经历过炼狱般的煎熬向你述说着集中营里发生过的一切,以及他观察到的那些因为心灵脆弱而过早失去生命光彩的人。他

转载请注明:http://www.lusso-milano.com/hlwt/24157.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