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丽在《我们内在的防御》说:“当两个人都愿意从幻想中走出来,并且决定共同面对差异,接纳自己和伴侣的不完美时,才会有机会进入整合期。”
美好的爱情是相互奔赴的,但心动之后,回到柴米油盐的烟火里,看到彼此真实的常态,需要调整心态,在“不顺眼”时能,接纳彼此的不完美,才是在守护爱情。
此书作者任丽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从业10年,擅长女性婚恋和个人成长领域,是壹心理、张德芬空间等平台的签约作者。
《我们内在的防御:日常心理伤害的应对方法》的好看之处在于,作者不是像讲解员一样,单纯地解说“什么是防御”,而是让我们洞察自己和他人,行为背后的动机和成因,从容应对创伤和情绪,帮我们活得更明白、更舒坦、更有意义。
拥有爱情是美好的,但就像俗话说的那样:“创业容易守业难。”
轰轰烈烈的开始,并不能圆圆满满的结束。遇见了爱情,却因为不懂相处,而一拍两散。
任丽说:“每段感情都会经历三个阶段:迷恋期、冲突期和整合期。”
迷恋期是心动阶段。一颦一笑都好看,做什么都喜欢。即便意识到对方有缺点,也安抚自己不在意,约会前一通捯饬,对方是值得自己洗头再出门的人。
这难免将对方“理想化”。在“迷恋”阶段,两个人就像打了鸡血的战士,热情拉满。而一旦确立关系,就像加班一周,终于到周末的职场人,开启放飞自我的模式。
小美新婚不久,就哭着向朋友抱怨:“他变了。就知道玩游戏,也不接我送我,我累了一天回到家,别说吃上一口他做的饭了,看都不看我一眼。真后悔嫁给他。”
在小美看来,老公就应该24小时等候为自己“服务”的机会,第一时间出现在面前,随时报以欣赏的目光,如果早回家就该做好饭,切好水果,吃完饭最好还能陪聊、陪追剧、陪安寝。
这些要求有错吗?
没有。但这是想象出的“理想型”,现实的老公忙了一天,受了老板气,不能随处发泄,好容易到家,只想玩会儿游戏释放压力。车放在4S店维修,做饭不是不想,而是真不会。
这些都被小美无视了,甚至就没想了解。
小美想要的“理想型”,别说老公做不到,就连亲妈也没法满足。
任丽在《我们内在的防御》里说:“理想化感情,是为了不被爱做准备的。”
这意味着一旦对方辜负了自己的信任,就有理由指责ta,攻击ta了。
这样的我们,很难体验爱与被爱,因为自己把爱情当成了测验,而自己是主考官。
如果不从幻想中走出来,只顾委屈,就将在冲突期里频繁“自爆”,走向分手。
冲突期的表现,是争吵。各有各的理,看不惯的事越来越多,吵不出结果就逐渐冷漠。
其实,狠话背后想要的是理解,是不想接受真实的对方,害怕自己承受不了失望的落差。
所以,归根结底,要改变的是自己。
告诉对方自己的期待,也能听得进去对方对自己的期待。把话说出来,才不会胡乱猜忌,省点力气。
表达感受,而不是发泄情绪。告诉对方:“我感受不好,因为我以为你会做好饭。”而不是反问加威胁:“你是不是想气死我?明知道我累了一天,就知道玩游戏,信不信我把电脑砸了?”
当我们只表达感受时,对方才会放下内心的防御,理解你的需求。加入如何改进的探讨中。否则两人就拉起大旗,开始熟悉的反讽大赛,然后两败俱伤。
挺得过冲突期,才能进入互相成就,携手共进的整合期。像手握方向盘的老司机,技术娴熟,体验稳稳地幸福。
心理学家陈海贤说:“你防守的盾牌,会变成刺向对方的利剑。”
回到现实,停止伤害。接纳不完美的ta,以及不切实际的自己,才是让爱情历久弥新的对策。
双向奔赴的爱情,是在“不顺眼”时接纳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