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之心灵
青春之少年
“世界精神卫生日”是由世界精神病学协会(WorldPsychiatricAssociationWPA)在年发起的,时间是每年的10月10日。世界各国每年都为“精神卫生日”准备丰富而周密的活动。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精神卫生是指一种健康状态,在这种状态中,每个人都能够认识到自身潜力,能够适应正常的生活压力,能够有成效地工作,并能够为其居住的社区做出贡献。
以世界精神卫生日为契机,我们向同学们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让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拥有快乐的大学生活。
01
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是保持性格完好、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的状态。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米特尔曼提出的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被公认为是“最经典的标准”:
(1)充分的安全感;
(2)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当的估价;
(3)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
(4)与现实的环境保持接触;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适度的情绪表达与控制;
(9)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条件下,对个人的基本需要作恰当的满足;
(10)在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较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
02
如何实现心理健康?
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才能迎接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心理健康呢?有以下方法可供同学们参考。
首先,主动学习心理健康相关知识。
我们要主动了解心理健康相关知识,根据自身心理发展特点和需要,主动查阅相关书籍、浏览心理健康视频资料(如经常看心理访谈、听听心理健康讲座等等),掌握心理学知识,提高对自我的认识,培养情商和应对挫折能力,形成健全人格,及时解决心理困惑或者预防相应心理问题的发生。
其次,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如献爱心活动、先进人物报告会等多种途径来陶冶情操,构建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广泛的人际交往过程中,主动关心帮助他人,体验合作与竞争,更好地发展个性和提升个人综合能力,培养健全人格,更好地发展自己。
第三,保持健康积极的心态。
健康积极的心态有助于正确看待困难,从积极的角度面对并解决问题。当心情不好时,可以通过听音乐、运动等释放自己,从而调整心情,从多角度去看待问题,用积极的心态、正确的方式,找到不利因素中的积极因素,善用可利用的资源,合理地解决问题。保持美丽心情,可以让我们开心幸福每一天。
第四,懂得良好的自我心理调适。
我们的心理问题复杂多样,也需要有针对性的解决方式。“解铃还须系铃人”,良好的自我调适和助人自助才是解决心理困惑的最有效手段。这就要求我们要更好地正确认识自己、积极悦纳自己、有效调控自己以及努力追求自我实现,掌握一定的心理调适方法,如合理认知、情绪转移、换位思考等等。
第五,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有时自我的想法毕竟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当自己无法解决的心理困惑,就可以通过求助专业的心理机构,如医院中的心理咨询科、学校中的心理咨询室以及一些私营的心理诊所等等,通过专业的途径,有针对性地对个人完善、人际关系、婚恋心理、职业规划等进行心理辅导,促使我们形成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有效预防、缓解或解决心理困惑,更好地增强心理调适能力,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
1
END
1
编辑
刘锦尧刘俊良
审编
吕泓汇
责编
陈学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