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
天津大学把“爱与幸福”
作为一门学问引入校园。
学校开设了恋爱课、幸福课,
并纳入全校公共选修课程,
这些课在青年学生中迅速走红,
成为全校最难抢的课之一。
上了恋爱课能脱单吗?大学恋爱课上可以学到什么?上了恋爱课,能脱单吗
主讲“恋爱课”的天津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职教师王小玲,被学生问得最多的问题是“上了恋爱课,能脱单吗?”她总是笑着说,这不是一门“脱单课”,也不会教太多所谓的“恋爱技巧”。
王小玲有十几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历,在开展心理咨询过程中,她发现:“关系相处和情感困惑,是学生们日常咨询较多的问题。”
情感问题是处于青春期的年轻人普遍关心的话题。“按照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人的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任务需要完成,8-25岁阶段的大学生面临的人生课题是建立亲密感,克服孤独感,形成爱的品质。”王小玲说。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年年初联合发布的《年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指出,恋爱中的大学生,其“抑郁”和“无聊感”得分最低,焦虑得分也较低;相反,那些想“脱单”的大学生更易处于焦虑状态。
现在的大学生带有天然的互联网基因,受前几年新冠疫情影响,人际交往和情感联结相对疏离。有调查显示,00后学生有不少在人际、恋爱、亲子等各类关系中存在困扰,应对复杂情感相处以及经营关系的能力不足。
“有的学生很在乎与他人的关系,但没用对劲儿。”王小玲举例说,比如约会时两个人明明坐在一起吃饭,却不及手机沟通时感觉亲密;明明心里很在乎对方,吵架时却放狠话:“走开!再也不想见到你。”
何不以帮助学生解决恋爱中的心理困惑为切入点,开一门课帮助他们提升爱的能力、建立健康恋爱观?几年前,天津大学在第二课堂尝试开设了“恋爱课”,在学生中反响非常好,这让王小玲思考,把“恋爱心理学”作为一门进入学校第一课堂的全校公选课,要既有理论又实用,让青年学子真正受益。
事实上,这门课除了谈“爱”,还有更广泛的内容,包括如何与人沟通、相处,如何树立健康的恋爱观、婚姻观、家庭观,如何提升爱的能力,包括爱自己、爱家庭、爱国家等。“是否脱单并不是考核学习效果的标准”,王小玲期待学生通过课堂所学,有能力去爱,也能获得更多的幸福。
近年来,
很多高校开设了各种新奇课程,
以恋爱课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