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似箭,转眼又到了一年毕业季。亲爱的毕业生们,即将踏入社会的你们准备好了吗?学务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为大家准备了一份毕业生常见心理问题答疑指南,请查收!
01
问
父母希望我回老家找一份稳定的工作,但我想去大中城市闯一闯,因为和父母意见不一致争论过好几次。面临“被规划”问题,应如何面对?
答:对于就业问题,很多家长似乎比孩子还着急。首先,应该加强亲子沟通。其次,进行理性分析。当遇到自己的职业“被规划”时,先不要产生反感情绪,可以结合自身的能力、兴趣、价值观分析一下“被规划”的路和自己选择的路各自的优劣之处,然后再和父母沟通,如果父母不能理解,应“平静而坚定”地表态,请父母让自己选择、体验。最后,选择前谨慎理性,选择后从容坚定。不管从事哪一行业,工作中总会有波澜起伏,要做好遇到挫折和困难的心理准备,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02
问
很多工作岗位都不合我意,薪资低,又辛苦,我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不想随便将就,不然感觉自己大学白上了。
答:评估一个行业或专业的薪资水平,不能仅看入职薪资,应结合行业整体薪资、个人发展空间综合评估。但从用人单位的角度看来,在没有全面了解员工工作能力的情况下,不可能给出较高的工资。一味追求待遇、怕吃苦、不愿意到基层或一线,也会错过一些就业机会。我们要清楚地看到就业形势严峻已成常态,“先就业,再择业”,如果求职困难,不妨降低择业要求。当然,最关键的还是要在职场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让自己具有竞争力。
03
问
我一定要成为一个有价值、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一直找不到工作,我愧对辛苦培育我的父母,我觉得自己毫无价值。
答:不能工作挣钱的人,对社会、家庭没有贡献吗?如果仅仅因为当前一时的挫折,便否认自己对社会、家庭的贡献,进而质疑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这是一种过份概括化的不合理信念,往往会导致许多大学生自责自罪、自暴自弃,终日笼罩在焦虑和抑郁的情绪中。
04
问
最近特别不喜欢听到家人碎碎念。在家静坐都能无故被家人念叨找工作不急不慢,我分明心里很着急好吗?一直忍,忍无可忍反驳又被长辈道德绑架,让我注意态度。我是脾气爆吗?该怎么调节这种烦躁的情绪?
答:这类同学能够觉查到自己“烦燥情绪”来源是找工作。择业期感觉时间特别漫长,特别需要亲人的理解与支持。毫无疑问,被家人念叨、责备等负能量的话会加重烦躁的情绪。反驳只是发泄一时的情绪,不能根本的解决问题。其实这个时侯在考验我们的成熟度,我们能不能把这个当成是一个人生课题,当我们面临批评、质疑时,能不能够用包容与理解,克制与智慧来化解矛盾?我们也应该理解家人为我们操心、担心时焦急的心情。克制自己烦燥的情绪,适当恰当地表达自己的烦恼与打算,让家人看到我们并不是不着急、不作为,而且我们能用不争执,不带情绪的方式去表达我们的痛苦与期待。相信家人看到这么成熟、冷静的我们,会更加的欣慰,自然而然就会减少“碎碎念”。
05
问
家庭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包容使我在面临就业问题时不知所措,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工作,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何种工作。
答:这类毕业生缺乏相应的独立自主能力、抗压能力,当要为自己的未来进行选择、负责任时,强烈的依赖心理和竞争意识的缺乏,使毕业生不知所措,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有的学生甚至推迟就业或不就业呈逃避状态。面对这种情况,首先要做好充分的就业准备。要正确认识社会、搜集相关的就业信息包括就业政策、就业机构、劳动力的供求状况、招聘信息等。要备好求职材料包括求职信、个人简历、推荐表、学业成绩及获得的各类荣誉证书等材料。要学习相关的择业技巧包括了解择业程序、学习面试礼仪、注重形象的塑造。
06
问
我同班同学找到了一份薪资高的体面工作,我也要找这样的工作。但是我尝试了很多次,屡屡遭受失败,为什么啊,明明在学校时,他成绩还没有我好。
答:青年学生大多血气方刚,喜欢争强好胜,虚荣心较强,容易引起攀比心理,形成了较高心理期望值,这种攀比心理使得不少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四处碰壁,迟迟无法签约。要有正确的自我评价。“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也有自己的缺点和短处,所以每个毕业生对自己都应有客观和正确的认识,对自己的所学专业,工作能力,爱好特长,优势劣势有一个完整的把握。找工作更多看的是能力而不只是学习成绩。
毕业季不说再见
愿我们在彼此看不见的时光里
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最后祝所有毕业生前程似锦!
编辑:阚星宇
校对:宋会清
责编:付焕然
审核:张鹏
来源:学务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统筹:校青年传媒中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