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恋心理
婚恋心理

您现在的位置: 婚恋心理问题_婚恋心理解析 > 婚恋心理图库 > 给7700万成年人的独居指南,一个人

给7700万成年人的独居指南,一个人

发布时间:2023-4-6 22:09:15   点击数:

一个人吃、一个人住、一个人生活……从“空巢老人”到“空巢青年”,这样的生活状态看似自由,却常被贴上孤独、辛酸的标签。

事实上,独居作为仅次于夫妻与孩子组建的核心家庭模式,已成为第二稳定的家庭形态。

一份截至年的数据显示:

17岁以上美国人中,50.2%是单身独居

北欧国家独居人口早已超过半数

韩国“一口之家”占30%

日本独居人口占比达40%

专家,解读我国独居人口攀升的背后原因,并为不同独居者提供“定制化”的生活建议。

我国成年独居人群超万

据民政部最新统计,截至年,我国有超过2亿单身成年人,其中包括多万独居成年人,预计年这个数字将上升到万,甚至可能过亿。

根据我国统计局人口普查数据,我国“一人户”家庭占所有家庭的比例呈现以下趋势:

从独居人群的年龄分布来看,呈现明显两极分化:

一极是老年人。《中国家庭发展报告》指出,我国空巢老人占老年人总数的一半,独居老人占老年人总数的近10%,辽宁、山东、江苏、广东、浙江、上海等6个东部省份和城市,75岁以上独居老人最多;

另一极则是中青年人。受教育程度越高、经济实力越好的城市青年,越有可能选择独居。另外,因离婚、异地工作而独居的人群也在不断增多。

专家表示,这主要是因为人口老龄化、城市化发展、人口迁移流动带来的社会现象,越来越多人选择独居是客观存在的趋势。

很多年轻人因为教育水平提高、独立性增强、结婚年龄推迟等原因,更专注于自身的发展和成长,主动选择独居。

那些背井离乡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不少也处于家庭分离或单身独居的状态。迁移流动人口面临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和高昂的生活成本,将婚育计划延后,选择一个人生活。

随着健康寿命延长,老年人空巢和独居的比重也在提高。一些老年人有着更多独自享受生活的条件和意愿,但那些高龄、丧偶、孤寡的老人大多都是“被迫”独居,无人照看。

从心理学层面讲,人们主动选择独居主要有以下两大原因:

社交不需要面对面打交道

现在的生活越来越便捷,有了远程办公、网上购物、线上娱乐,人们不需要面对面打交道也能维持一定的社交。

自我价值的提升

人们更加看重自我价值,自由、适应性、个人选择是最受现代人珍视的准则。因此,很多人不想迁就别人的生活方式,也不干扰别人的生活,更愿意享受自主安排的生活。

正如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在《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一书中所说:“我这个人是那种喜爱独处的性情,或者说是那种不太以独处为苦的性情。每天有一两个小时跟谁都不交谈,独自跑步也罢,写文章也罢,我都不感到无聊。”

独居可能带来3大安全风险

独居虽然能充分享受到个人自由,但也不全然美好。除了会带来一些心理和生理层面的挑战,独居还可能面临安全风险。

1、发生意外难呼救

居家跌倒是威胁老年人生命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老年人通常会患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如果突发急性心梗或低血糖等,很容易导致肢体性障碍、意识不清、昏厥等,独居老人根本无法应对。

2、孤独感更强烈

《中国青年报》曾对人进行过一项调查,57.9%的“空巢青年”表示缺乏感情寄托。不过一个人是否感觉孤独,决定因素是其本身,而非家居者数量。

孤独情绪可能更多表现在“被迫”独居的老年群体中。一些老年人不仅独居,还因为身体机能的衰老而不爱出门,久而久之,会因为疾病等产生焦虑、孤单感,无人诉说。

有研究发现,丧偶的老年人尤其需要社会支持,独居后,自我封闭与强烈孤独感现象十分普遍。

3、生活方式不健康

一项针对北京婚恋青年的调查显示,年轻人的人际交往圈子很窄,加之交通和时间成本很高,导致没有多余精力开展人际交往,“宅”成了主旋律。

“一人独居、两眼惺忪、三餐外卖、四季网购、五谷不分”是很多年轻独居者的真实写照。

一个人很容易凑合过,饥一顿饱一顿,饮食营养质量低,宅在家运动少,长期这样生活会危害健康。

需要提醒的是,老年人选择独居前一定要注意评估健康,千万别因为不想麻烦子女或不愿受束缚而逞强,曾突发过心血管疾病、身体衰弱的老年人应当避免独居。

建议老年人每年根据“FRAIL量表”评估一次健康风险:

有疲劳感;

有阻力感(上一层楼梯就感到困难);

自由活动下降(不能行走超过一个街区);

5种以上疾病共存;

一年内体重下降超过5%。

满足其中三项就意味着有衰弱症状,跌倒等风险较高,不宜独居。

给3类独居者的“生存建议”

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无论是自我享受还是迫不得已,都应该有个好的心理状态,这样才能把日子过好。3类独居者不妨尝试以下方法:

1、拼事业的年轻独居者——做好时间管理

对独自在外打拼的年轻人来说,独居可能是一种婚姻前的过渡,也可能是不婚不育的选择。

主动选择这种生活方式的年轻人多是享受独居的,但也有可能面临一些实际问题,如居家环境脏乱、无聊寂寞难以排解、生活太过单调、独来独往变得不善交际等。

建议这类独居者做好以下几点:

做好时间管理,将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

培养一两样爱好,不断充实学习;

与朋友每月聚会一次,定期组团出去游玩;

一人吃饭要学会合理搭配,少吃外卖和垃圾食品;

每周运动健身三次;

可以养宠物、养花等来寄托感情。

2、离婚的中年独居者——拓宽社交圈

近十年来,中国离婚率持续走高,北上广深等大城市已经超过30%。离婚后,恢复单身的男女多数选择独居生活,或带着孩子生活,这当中以享受独居的中年女性为主。

与年轻人相比,无论人格和经济上,中年人都更独立,生活能力强,加上多年积累的社交圈,更适应没有家庭羁绊的生活。

可是又因为曾经有过家庭,独居也会带来一些烦恼,尤其是时常纠结于继续独立生活还是重新接受亲密关系的两难选择。

建议这类独居者要做好4件事:

重拾独居生活的能力,尤其是男性,以往在家庭中过度依赖妻子的照顾,独居后要锻炼照顾自己的能力。

把目光重新投到自己身上,少了束缚后,可以提升职业技能,投资自我,追求更好的发展。

对于还想组建家庭的,可以再次寻觅生活伴侣,积极拓宽社交圈。

减少无意义的社交,多留些时间给亲人。

丧偶的老年独居者——更要注重安全

与独居的中青年相比,这些鳏寡孤独多是被动的,例如儿女在外打拼,没人照顾。当然,也有的老人更乐意独自生活,只是儿女可能会有些不放心。

对于独居老人来说,有几个安全生活的要点:

备好安全生活用品。如医药包、拐杖、轻便推车、手机等,定期与子女、亲人通话,聊聊近况,让亲属掌握动态。

防诈骗。对于不了解的信息和人,多向儿女询问意见。

医院体检。有慢病的按时服药、复查;有残障方面问题的报备居委会或社区,遇到问题随时联系。

建立社交圈。很多独居的老人都舍不得身边的亲朋好友、左邻右舍,没事可以约出来跳舞、打牌、下棋、旅游等。

寻找价值感。趁着身体硬朗再找点力所能及的事做,积极参与公益组织,既能服务社会,又增加自我价值感。

重新寻找幸福。有研究称,婚恋是老人克服老龄阶段孤独和追求晚年幸福生活的有效手段,年老仍可拥有浪漫。



转载请注明:http://www.lusso-milano.com/hltk/28229.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